我市在脱贫攻坚战中突出党建引领,以“六项举措”凝聚起战斗力、“六小课堂”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六种路径”精准作答脱贫攻坚的答卷。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9.41万户39.21万人降至2761户1.0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3.02%降至0.49%,如期实现全市整体脱贫胜利在望。
“六项举措”凝聚组织战斗合力。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要求,通过采取“干部在一线冲锋、组织在一线建强、力量在一线聚集、人才在一线服务、能力在一线提升、干部在一线选拔”的“六项举措”,让脱贫攻坚力量在一线集结起来,把脱贫攻坚作为练兵强兵的战场和淬炼培养干部的舞台。
脱贫攻坚以来,我市946个单位、1466名驻村工作队员、33658名党员干部奔赴脱贫一线,结对帮扶950个村(社区)94075户贫困户。174个党组织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起来,36个建立在农业产业链上的党组织连起千家万户致富的希望;由高级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组成的9个行业专家服务分团到贫困地区开展智力服务,为脱贫攻坚释放人才能量;120多名干部在脱贫一线提拔为处级干部。
“六小课堂”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我市各级党组织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从思想、信心、能力等方面实施“精神扶贫”。通过“书记课堂”连心引路、“广播课堂”融入生活、“指尖课堂”答疑释惑、“文艺课堂”提神振气、“火塘课堂”纾困解难、“流动课堂”入脑入心“六小课堂”,用接地气、短平快的宣讲方式,让老百姓听得懂、能接受。每周四下午6点,龙陵县平达乡双语政策宣讲“平达之声”准时开场。龙陵有彝、傣、傈僳、阿昌等22个民族,为了让少数民族群众都能听得到、听得懂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双语广播成为这里最具特色的宣讲方式。
“六种路径”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我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引领推动产业发展和就业扶贫中的领导作用,聚焦群众创收增收,创新探索了“特色产业牵动、龙头企业拉动、规模农业推动、技能培训驱动、集体经济带动、电子商务促动”的“六种路径”,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全市围绕“一项产业一个规划,一个村有1-2项主导产业,有劳力的贫困户每户至少参与1项持续稳定增收产业、加入一个经济合作组织”目标,县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分级分类完成了编制,小粒咖啡、石斛、中药材、肉牛等特色种养业发展势头良好。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龙头企业+党支部+农户”“公司+基地+党总支+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得到推广,全市规模化流转土地51万亩,建成10个万亩规模农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81户、辐射带动35111户贫困户发展产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120个、入社贫困户9.11万户。创建扶贫车间、扶贫农民合作社、返乡组织29个,吸纳劳动力2348人,开发公共服务岗位13096个。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亿元,95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
为打开农产品市场外销渠道,各级党组织加大对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孵化。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1个市级、5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68个乡镇服务站和物流配送站、484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和物流配送点,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4.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