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资讯  >  保山动态  >  正文

保山动态

保山市完善“六个体系”筑牢交通安全屏障

发布日期:2021-01-21 14:54     来源:保山日报网      点击量:

交通出行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目前,我市公路里程共3万多公里,二级以下道路占比达97%。随着各类车辆不断增加,交通拥堵、事故频发等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市公安交管部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作为,大胆探索,不断健全完善“六大体系”,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性、源头性、根本性问题,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2020年12月22日,在公安部举办的全国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现场会上,保山作为云南省唯一一家州市参会并交流经验。

完善责任体系,实现交通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我市相关部门进一步厘清道路交通安全“三个”责任,出台《保山市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及大督查工作机制,厘清市、县、乡三级政府及基层组织的领导责任,公安、应急、交通等22个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车属单位和客货运输企业、学校、施工单位等8类特殊单位主体责任,高位推动协同共治。推进交安办实体化运作,推动整合完善市、县、乡三级交通安全委员会及办公室资源,推行交安办实体化运作,加大对各级各部门推行和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检查和跟踪问效力度,做到“联动融合、责任共担、风险共治、安全共享”。筑牢社会化宣传教育根基,广泛发动群众,全市建成243个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示范点,利用广播、灯杆、墙体、文艺演出等形式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相继建成36个交通安全警示教育中心(室),对重点驾驶人、新训驾驶人及违法驾驶人等重点群体开展警示教育。

完善管理体系,为建设“现代化大城市”保驾护航。我市加强总体设计,优化管理机制,积极争取成为发展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和项目建设专家评审组成员单位,主动参与城市规划和项目评审,推动交通安全影响评价,从源头上规避城市交通系统性问题,中心城市交通堵点基本消除。不断优化交通组织,提升通行效率,循环实施交通组织优化工程,设置“左转待转车道”和摩托车、电动车“前置区”,在核心区实施交通组织“微循环”,挖掘支路和胡同里巷通行潜力,高峰时段缩短至20分钟以内,主干道平均时速达35公里/小时以上。创新“枫桥经验”,融入社区治理,在城区创新推行“警区”“警组”制,将中心城市划为3大警区5个警组,对接街道办事处,选取精干警力担任“片警”,由片警组织和督促社区、学校、单位和小区落实非主干道交通管理责任,动员保安、物管、志愿者及热心社区居民组建“义警”管理队伍,引导社区、单位和小区自行维护交通秩序,探索城市交通管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完善防控体系,织密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防控网。不断规范交安办,建强劝导站,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对接,在乡镇规范设置交安办,由1名乡镇干部负责,并在交通复杂路段、集市街口建成标准化劝导站75个、流动劝导点837个。深化警保合作,壮大“两员”队伍,按照每个乡镇3至5名的标准选聘专职交通安全员215名,按照每个行政村1名的标准选聘劝导员875名,在派出所交警中队的组织下,集中在红白喜事、集市街天等重点时段开展交通违法劝导活动。进一步推动“两队”履职,落实“两长”责任,由62个乡镇派出所交警中队和执法小分队对农村道路实施常态化管理,集中开展交通违法整治,最大限度降低事故风险隐患。由乡镇交安办牵头,乡镇各单位分别挂钩联系1条重要农村道路,单位负责人担任“路长”,负责排查并协调整改道路隐患。同时,由交安办成员分别担任“片长”,负责片区内的重点车辆及驾驶人的教育管理。

完善建设体系,破解高速公路长下坡段“管不住”难题。全市路警合力,变安全隐患为生命工程,常态化开展高速公路隐患排查,依托“路警共建”平台,推动管理部门落实隐患整治,提升道路安全通行条件。创新勤务,实现路面勤务最优化和管控精准化,依托卡口设备和新建的40套高空高清高倍“天眼”球机,打破传统“定时巡逻、定点查违、接警处警”模式,建立“网上线下同步、守点快处兼顾”的新勤务模式,路面管控更加精准高效。

完善服务体系,打造保山公安“放管服”亮点品牌。我市下放业务,把16项车管业务下放到五县(市、区),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站和驾驶人全科考场建设“全覆盖”,“学驾难”“检审难”“往返跑”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拓展警保、警邮、警企合作深度,在城乡设置车管便民服务点105个,把车管所“建”在群众身边。不断推陈出新,服务举措畅通民意,持续开展“建满意窗口,创一流服务”主题实践活动,推行“无假日”“无午休”车管所,加大“互联网+公安交管”便民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力度,创新与申通快递合作,推出“微信下单、一点就办”小程序,群众用手机下单,快递公司照单办理,车管服务更加周到和贴心。全面推行轻微财损事故快赔快处,依托全市6个快处快赔服务中心和99个服务点,通过采取警情分流处置、线上线下处理和代勘定损、定损互认等措施,在城乡全面推行轻微财损事故快处快赔,尽可能地缩短处理和理赔时间,基本实现“立等即办”。

完善管理体系,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执法队伍履职能力。我市相关部门创新推行“三个一体化”办案新模式,联合隆阳区人民检察院、隆阳区人民法院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成立交通案件一体化办案中心暨交通案件诉源治理中心,推行办案地点、裁判标准、办案程序“三个一体化”新模式,案件从开庭至宣判仅用30~40分钟,涉案当事人等待时间由原来的2~3个月缩短到15~30天,实现了交通案件集中办、专业办、快速办,全面提升交通案件办理效能。构建齐抓共管的道路交通安全执法队伍,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强化工作统筹,完善部门之间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信息共享的联动机制,加大部门之间分歧的协商会商力度,积极构建交警、城管、安监、路政、运管等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道路交通安全执法队伍。

努力锻造高素质过硬交警铁军,在全市交警系统推行“大部门”“大警组”和“执法小分队常态化”工作机制。机关13个部门整合为综合部、队建部、管理部、车管部、监管部5个大部门,压缩部分民警充实基层;基层大队推行“1+X”警组模式,设立1个综合警组和X个业务警组,压缩内勤人员充实路面管理,提升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同时,通过开展警务实战培训,“送教上门”“轮值轮训”等方式,持续深化队伍正规化、内务标准化和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队伍执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