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资讯  >  保山动态  >  正文

保山动态

“十三五”期间 我市投资过千亿

发布日期:2021-02-19 16:13     来源:保山日报      点击量:

“十三五”以来,保山坚持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发展的“牛鼻子”“生命线”,严格实行领导挂钩、集中开工、观摩点评、月度调度、专项督导、预警监测等工作机制,全力推动“四个一百”及“补短板增动力”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市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投资在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达到1048亿元,投资总量在全省排名较“十二五”末上升4位,居全省第6位。“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施项目664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544个),5年累计完成规模以上投资4417亿元,年平均增长22.2%,是“十二五”时期的2.8倍,超过规划目标2.2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75%以上。其中,重大项目在“十三五”投资总规模中所占比例达到80%以上,重大项目建设成为“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投资成效显著。

“十三五”时期,一大批交通、水利、城镇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运或开工建设,基础设施领域累计完成投资1762.1亿元,是“十二五”的4.3倍。一是综合交通网建设成绩突出。东绕城、保施、腾陇、保泸、腾猴5条高速建成通车,昌保、瑞孟、施勐高速加快推进,保山境内高速累计建成480公里,新增265公里。截至202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09万公里,新增7445公里,是“十二五”末的1.6倍。大瑞铁路保山段进入铺架阶段,保山机场改扩建项目正有序推进,全市综合交通网络结构基本形成。二是水网建设成效明显。实施了一批水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工程,红谷田、花园、段家坝等中型水库和勐糯中型灌区、右甸坝中型灌区相继建成,保山坝水生态、隆阳区西水东调等工程开工建设。“十三五”全市新增供水能力1.3万立方米,解决77.8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新增耕地灌溉面积36.3万亩,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00万亩。三是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加强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相继实施了城市交通、“三个万亩”生态廊道、人居环境提升、一水两污、排水防涝、地下管网建设改造、美丽县城、特色小镇等重点项目。“十三五”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34.2%,城镇建成区面积比“十二五”末增加1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近8个百分点。四是能源、通信基础设施稳步推进。骨干电网框架初步形成,新增电力装机48万千瓦,天然气管道向县域延伸覆盖。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宽带网络“村村通”、4G网络重点区域全覆盖,建成5G基站896座。

“十三五”以来,全市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补助资金、专项债和金融贷款支持的同时,运用“51+49”混合所有制股权方式、“10+3”PPP融资方式、“1+5”共建共享等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重大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争取到位中央及省预算内资金63.7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24.8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7.56亿元;累计引进市外到位资金4683亿元;累计投放产业基金12.08亿元、市级重点项目前期费2.13亿元、产业基金贴息补助3216万元。

“十三五”期间,相继引进了隆基、通威、宝能、华侨城、东方希望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入驻保山,绿色硅材、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投资成倍增长,大部分项目已投产运营,全市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产业投资1091亿元、工业投资714.5亿元、民间投资1030.7亿元,较“十二五”分别增长33.9%、27.9%、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