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持把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方向性、战略性举措来抓,不断加强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着力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力保障了全市用水安全。2023年,全市县域节水型社会建成率达80%,远高于全省建成率60%,位居全省前列。
面对全市过境水资源丰沛,但水利工程控制水量能力不足,区域性缺水仍很紧迫,部分公众对节水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性认识不够,部分行业用水方式仍比较粗放,节水工作基础薄弱的形势,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护水节水用水重要论述,制定《保山市“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方案》《保山市“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控全市用水总量,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2023年,保山市用水总量成功控制在11.52亿立方米以内,通过持续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20年下降了13.8%和19.3%,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针对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率低的现实挑战,我市积极寻源问水,强化水源工程体系建设。因地制宜,综合运用蓄水、引水、提水等多种方式,筹建保山坝灌区、腾冲灌区和潞江坝灌区三个大型灌区,精心构建施甸县红谷田、腾冲市花园、龙陵县段家坝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全年水利工程供水量达到11.27亿立方米,供水能力提升至15.33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水资源的有效供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始终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切实把节约用水贯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全过程。聚集合力,成立了由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17个部门组成的全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和节约用水工作联席协调机制,聚焦农业、工业、城镇节水三大领域,“一盘棋”推动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
坚持“管行业就要管节水”“管节水就要提高用水效率”的原则要求,积极应对工业发展及人口增长带来的用水压力,通过工业节水减排、农业节水增效、城镇节水降损等一系列举措抓实节水管理,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全市广泛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创建活动。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节点为契机,深入机关、学校、社区、乡村、企业开展节水宣传“五进”“惜水爱水节水”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节水中国你我同行”联合行动,倡导节约集约用水理念,弘扬“节约水、保护水、爱护水”的社会风尚,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截至目前,全市创建节水载体290处,其中节水型机关170个、节水型企业54个、节水型学校48所、节水型社区18个。
随着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结合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我市坚持示范带动,分步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选取基础较好的腾冲市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2019年,腾冲市完成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2020年被水利部认定为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在总结腾冲经验的基础上,2021年,隆阳区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省级验收,2023年,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作为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全部创建成功。
至此,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5个县(市、区)全部通过省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验收,其中腾冲、施甸、昌宁、龙陵荣获水利部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认定。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还显著减少了废污水排放,改善了水环境质量,增强了水资源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让每一滴水都绽放出更大的价值,有力推动了全市“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助推保山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