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一些公共场所发现,在许多市民的潜意识里都没有“等待”的概念,有的人在医院挂号时看见人多怕耽误时间,就不按秩序排队,想尽办法去插队;在早市的小吃摊点里,有的人不按先来后到的顺序买早点,却直接前去“抢”小吃;在红绿灯前,有的行人不等红灯变绿灯,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过斑马线;在商场里乘坐电梯,有的人不是随电梯缓缓而上,而是抢着、挤着往前走;在大街上,见前面车辆稍微开得慢了点,有的司机就等不起那几秒钟,硬是把喇叭摁得震天响……诸如此类“迫不及待”的现象几乎在很多公共场所都随处可见。 眼下,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大家的节奏都开始变快了。赶时间、抢时间、争时间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了,这都很正常,无可非议。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地方仍需要我们学会“等待”,容不得“急性子”。不是有句话说:“宁等一分钟,不抢一秒钟”吗?可见,在实际生活中,“等待”是非常必要的。 其实,仔细想想,有些时候稍等片刻并不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但有些人就是习惯于“急”,容不得多“等”上那么几分钟甚至几秒钟。殊不知,很多时候,就因为你的“急”或“不等待”,往往会造成他人的不便,或损害他人的利益。不是吗?在红绿灯处,就因为你的“急”和“不等待”,而极容易酿成大祸,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在大街上开车,就是因为你的“急”和“不等待”,而造成与他人车辆发生刮擦,或不小心碰伤了行人,引发不必要的矛盾与纠纷,甚至造成大街上车辆“堵”不堪言,影响交通的正常畅通。可见,学会“等待”是多么的重要。 众所周知,学会“等待”也是一种文明素养的体现。因此,笔者以为,我们的每一位市民都应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换位思考,在一些公共场所,多些“耐心”,多些“等待”,多些“礼让”,让“文明”在“等待”中得到升华,使我们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也不断得到提升,从而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