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和托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到每一个家庭,而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市充分整合资源力量,拿出土地、财政、投融资等“真金白银”政策包,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托育
2月13日,是隆阳区幼儿园永昌园开学的日子。一大早,老师们就在园门口迎接小朋友的到来,甜甜的微笑,温暖的拥抱,缓解了幼儿与家长的分离焦虑,新学期的快乐时光在老师与孩子们的玩耍互动中拉开了帷幕。

近年来,我市坚持“政府统一规划、国有公司统一建设、幼儿园统一管理”的办园思路,集中土地、资金、师资打造集团化办园特色,通过盘活现有资源、无偿划拨土地等措施加快基础配套建设,实施了“浦发”“教育振兴”等项目,通过“优质园+潜力园”的“1+N”模式,以隆阳区幼儿园永昌园为牵头幼儿园,其他11所公办幼儿园为成员幼儿园,组建了区幼教育集团,覆盖幼儿5414人。
隆阳区幼儿园党总支书记、园长杨明芹说:“充分发挥‘云南省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的优质管理资源,实行‘五个一体化’管理,共同提高各成员幼儿园办学水平。通过‘城区幼儿园+乡村幼儿园’,区幼教育集团12所幼儿园分片区带动乡镇幼儿园,以跟岗研修、送教下乡为主要途径,辐射带动全区幼儿园保教质量整体提升,缩小城乡差距,加快补齐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短板。”
“1+N”集团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实现了幼儿就近入园,极大地解决了入园难、入园远等问题,受到家长的一致认可。
“环境非常优美,教师的专业素质非常高,它是云南省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每一个老师能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小孩,我非常放心把小孩送到隆阳区幼儿园就读。”幼儿家长余永波说。

养老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当下老年人追求的最佳养老模式,而我市首家“公建民营、医养结合、康养融合”的新型养老机构——老邻居护理院就做到了一举两得。护理院专门设置了内科、X光影像检查室、康复保健室、理疗康复科、中药房等,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疾病治疗和康复治疗服务,有效解决了家属后顾之忧,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保驾护航。
“我们在这里住着舒心,儿女放心,来了三年,自己觉得是很快乐、很幸福,有病的时候只要按一下铃,护士和医生就来了,一天三餐也是平平稳稳的,到时间就送给你。”保山老邻居护理院老人冯会兰说。
目前,我市已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856个,拥有养老床位10875张,运营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52.5%。
保山老邻居护理院董事长何玉芳说:“我们就是要以‘奉若父母,情同亲生’为服务理念,在医、养、乐、居四个方面协同发展,重点在医养方面下功夫,将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服务融为一体,凸显我们的特色。同时积极探索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相结合的模式,不断将这个模式推广复制,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下一步,我市将以需求为导向、以提质为目标,全产业链推进养老托育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养老托育机构运营、服务、发展新模式,多渠道、多层次扩大有效供给。同时,在全社会营造敬老助老、爱幼护幼的浓厚氛围,努力将养老托育事业打造成为惠及民生、推动保山高质量发展的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