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这几天,昌宁县的种植户们抢抓晴好天气,收割成熟了的水稻和玉米种子,确保颗粒归仓,为来年粮食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在昌宁县田园镇新城村的制种玉米地里,成熟的玉米个头硕大、颗粒饱满、颜色金黄。农户们正忙碌地将玉米种子尽收囊中,勾勒出了一幅动人的金秋丰收图。
昌宁县田园镇新城村村民辉乃生说:“今年,我们种植种子是200多亩,从现在的产量来看,每一亩的产值都是在3000元以上,比种主食玉米每一亩增加1000元左右。”

走进昌宁县民生种业有限公司玉米种子收购点,前来交售玉米种子的农户络绎不绝,工作人员忙着过磅、登记、装卸。今年,该公司在保山市繁殖杂交玉米种子7800亩,其中昌宁县的田园镇、漭水镇、勐统镇繁殖杂交玉米种子3100亩。经过测产,平均亩产鲜种可达720公斤,共计可生产杂交玉米种子280多万公斤,能够满足来年140万亩玉米用种需求。
“采取‘公司+基地+大户+农户’的方式制种,今年与大户和农户签订的收购单价为5元到7元每公斤,平均亩产值可以达到3500元左右。”昌宁县民生种业有限公司经理杨明聪介绍。

眼下,也是昌宁县水稻种子的成熟收获期。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被深秋的阳光染成金黄,收割机正在来回穿梭,切割、脱粒一气呵成,一粒粒金黄的稻种成功收获。
“自2022年开始规划种植水稻种子,经过两年的规划,2024年已初见成效,今年常规水稻种子种植面积已达810亩,平均亩产达到650公斤。”昌宁县民生种业有限公司经理杨明聪说。

近年来,昌宁县抢抓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机遇,集中力量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提升供种保障能力、深度挖掘品牌价值、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当地种植的8000多亩水稻和玉米种子,预计可以给群众带来近3000万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