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资讯  >  县区动态  >  正文

县区动态

隆阳区“四举措”提升各族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发布日期:2024-11-19 10:49     来源:隆阳发布      点击量:

近年来,隆阳区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聚焦全域建网、科学划网、优化管网、赋能强网四项举措,构建“多元化参与、网格化服务、精细化治理”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全域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网格化管理新局面,做到民情在网格掌握、矛盾在网格化解、问题在网格解决、服务在网格开展,全区社会环境呈现出“两降一升”的良好态势,即治安发案率、刑事犯罪率明显下降,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坚持全面覆盖,实现“全域建网”。坚持全面覆盖网格化管理,以“打造全科网格,促进基层治理”为目标,持续完善全科网格工作机制,打造“3+3”网格化管理体系:即三套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分别为区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三套管理体系相互套合、相互支撑,切实发挥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乘法效应。

建立区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制定《隆阳区完善提升全区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推动党建、统战、综治等“多网合一”,统筹推进区、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化解平台等“多中心”融合,实现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同级综治中心一体运行。

建立乡级网格化管理体系。依托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形成了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主任兼任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主任,统筹兼顾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组织体系。建立村级网格化管理体系。351个村(社区)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村组干部、党员全员参与,鼓励动员乡贤参与,建立村、组、户三级管理网格,有效打通网格治理“最后一米”。

坚持“地网相宜”,实现“科学划网”。坚持“区级统筹、因地制宜、分步推进、便于管理”的原则,组织各乡镇(街道)和职能部门全面摸清户数、人数、党员数、党外知识分子、无党派人士、台胞台属、侨胞侨眷、宗教教职人员等基础信息,在村(社区)以下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统一划分网格,确保全域覆盖、不重不漏。

科学细化社区基础网格,实现网格负载更加均衡。城市社区一般以居民小组或住宅小区、若干楼院为单元,按照300户至500户的标准划分基础网格,对于情况复杂的,综合考虑居民户数、居住人数、重点特殊群体数量等因素,单独划分基础网格,使社区基础网格范围划分更加合理,基础网格员工作负担相对更加均衡。目前,6个街道78个社区共划分为501个网格,配备712名网格员。

科学划分农村基础网格,实现日常管理更加便捷。剩余15个乡镇273个村(社区)以村民小组(自然村)划分网格,厘清人居环境、农田林地、河道沟渠等农村管理边界。由村民小组长兼任网格员,通过对辖区内原有的各类网格进行调整和优化,全面完成“全科网格”构建。

坚持“人网相适”,实现“优化管网”。以“小网格”构建基层治理“大格局”,坚持精准、精细、高效推进网格化治理,整合网格人员力量,明确网格员基本职责,细化网格员职责清单,提高基层网格化管理效能。

整合人员力量,配齐配强网格员队伍。按照“一长多格、一格一员、一员多能”的标准,整合村(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离退休老干部、党外代表人士、无党派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基层力量,建立“全科网格”队伍。

明确网格员职责,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充分运用网格事项准入制度,科学合理确定网格员职责任务,明确网格员基本职责,有效发挥网格员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从源头上减少不合理的下派网格事项,确保网格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下沉到网格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整合各方资源,提高网格员队伍运行效能,积极培养线索收集员、信息报送员、矛盾调处员、民生代办员、政策宣传员“五员”网格化工作骨干。

引导社会参与,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共治融合。在城市,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参与网格治理,168个网格单位与78个城市社区签订共驻共建共享合作协议,推动全区61家物业服务企业和2900余名从业人员融入管理服务小区所在网格的治理工作;发挥外卖骑手、快递员、代驾司机等新就业群体职业优势,引导其参与网格各类活动,网格化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在农村,严格落实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加强“四议两公开”,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网格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

坚持精细治理,实现“赋能强网”。严格落实“网格发现、社区接报、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构建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的全链条网格运行机制,优化网格管理,通过推进落实“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建设,搭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建立健全走访巡查、源头发现、采集建档、分流交办、协同处置、检查督促、结果反馈、效果评价、回访跟踪等机制,有效整合辖区联户长、警务人员、物业等各支力量,形成工作闭环,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加强阵地建设。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投资479万元高标准打造21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多中心合一的工作平台,基本实现资源整合、线上协同和实体化运行、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目标。完善网格员管理制度,着力构建上下联动、分级响应、各负其责、层层落实的责任闭环,形成“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情在格中结”的良好局面。

加强科技支撑。各乡镇(街道)加大对技防建设投入力度,及时进行织网补点和升级改造,并全部上传各级综治中心后台和派出所监控中心,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截至目前,在公共区域建成并接入联网应用视频监控4061个,安装人脸识别卡口160路,发动群众安装电信“天翼看家”视频监控1.7万个,移动“平安乡村”视频监控5.9万个,提高了对社会治安风险的预知、预判、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下一步,隆阳区将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抓好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隆阳,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而不懈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