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资讯  >  县区动态  >  正文

县区动态

昌宁:用心用情用力稳就业促创业

发布日期:2025-01-21 10:45     来源:昌宁新闻网      点击量:

近年来,昌宁县牢牢盯住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等群体,认真落实稳就业促创业举措,打好政策保障组合拳,聚焦就业人群和创业人员的实际需求,出实招、解难题,用心用情用力稳就业促创业,推动昌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走进昌宁县红茶产业创业街区茶艺坊街区,昌宁县勋兰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马榕正在和昌宁县红茶产业创业街区运营平台负责人王志平交流网络平台运营管理事宜。今年32岁的马榕是一名大学毕业生,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制茶,大学毕业后,他跟着父亲制茶、卖茶,做起了茶叶生意。2023年,在人社部门的引导下,昌宁县勋兰茶叶有限公司入驻昌宁县红茶产业创业街区,在街区运营平台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自家的茶叶生意越做越大。

马榕说:“街区为我们提供了创业指导、电商培训、产品包装设计等服务,让我对销售渠道有了全新的理解,也让我的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现在,我们公司有茶叶基地3000多亩,每年茶叶销售额在1200万元左右,每年雇佣制茶、采茶、茶园管理工人500多人。”

2023年以来,昌宁县人社部门主动谋划,以“抱团发展”为原则,立足昌宁县茶叶、蔬菜产业,建成昌宁县红茶产业创业街区和柯街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为企业提供果蔬新品试种大棚、直播间、办公场所等场地,同步给予孵化个体或企业培训、销售对接、线上线下宣传等服务。截至目前,两个创业平台孵化入驻实体300户,吸纳就业985人。

“我们以‘高原特色农业+创业’为发展定位,建成‘县电商中心+茶艺坊+茶韵公园’为硬件载体的昌宁县红茶产业创业街区。街区对入驻企业提供‘四式’服务模式,导师服务模式就是对各类人群提供创业辅导、创业培训;需求式服务提供产品拍摄、包装设计、品牌策划、法律工商注册、人力资源等服务;传导式服务提供政策宣传申报、创业大赛等服务;沉浸式服务提供投融资对接、深入企业全程直播陪跑孵化等服务。”昌宁县红茶产业创业街区运营平台负责人王志平介绍,截至目前,街区共入驻企业107户,带动就业546人,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便捷、优质、可靠的创业环境。

在柯街镇,一场50多人参加的叉车培训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昌宁县以农村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为契机,抓住春节返乡有利时机,在全县13个乡镇开展挖机、叉车等职业技能培训,把普工变技工,切实提高转移就业劳动者工资收入水平,助力务工人员返岗增资。2024年,累计开展手工电弧焊、农村房屋建筑技术、电工、网络创业等职业技能培训90期3597人。

“我这几年都在外面务工,今年返乡回来过年,恰好遇上县人社部门组织的叉车培训,很多人都报名参加,因为有了这个证,我们在外面务工可以持证上岗,工作可以轻松一点,工资也有保障。”正在参加叉车培训的柯街镇柯街村长田村民小组村民李旗说道。

近年来,昌宁县坚决落实就业优先战略,采取创业平台孵化培植一批、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一批、线上直播带岗推荐一批、县级零工市场服务一批、“幸福里”社区吸纳一批、公益性岗位托底一批、惠企惠民补贴保障一批“七个一批”工作模式,织密公共就业服务保障网,实现内转外输稳形势提质量。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204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72.04%,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94.74%。昌宁湾甸就业“幸福里”社区获省级首批认定并获得补助资金200万元。

“2024年,昌宁县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4万人,就业培训1.3万人次,发放创业贷款480人1.2亿元,拨付各类补贴资金4800余万元。”昌宁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李莹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开展务工型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应用于现代农业的无人机驾驶员培训,加大返乡创业指导和贷款扶持,推广‘产业+就近就地就业’‘幸福里’模式,促进县域人力资源机构抱团深度合作,确保202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低于15.4万人,可用政策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