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以来,镇安镇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下,精准锚定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先后在大水沟、小田坝等村开展 4 场无人机驾驶员免费培训,累计培育 204 名持证 “飞手”,让 “科技新农具” 的操作技能走进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注入 “科技活水”。

“当初报名学无人机,就是想多掌握一门硬技能。现在看着自己操控的无人机平稳起飞、精准完成每一项任务,才真正读懂‘科技改变生活’的深意。”学员濮建华满脸自豪,话语中满是对新技能的认可。
技能落地即见实效,无人机正加速成为镇安镇农业提质增效的“新引擎”。种植户董诗丽打理着20余亩芒果园,今年虽喜获丰收,却曾因雨季采摘犯难——连续降雨后的短暂放晴窗口期里,要把芒果从远离村道的果园运出,传统人工搬运不仅耗力耗时,还常因磕碰造成果实损耗。今年她尝试用无人机吊运芒果,效率大幅提升:“以前两天才能干完的活,现在半天就收尾!省了时间和人力不说,抛去人工背运的损耗,实际还省了不少钱。”科技赋能农业的“甜头”,她真切尝到。
在邦别村,28 岁的王国峰更凭着敏锐眼光与前瞻意识,借无人机闯出了增收新路子。今年 5 月,他察觉到无人机在农业吊运、物流配送等领域的广阔前景,率先投身无人机服务行业。“农产品成熟季最忙,每天都要跑好几片果园做吊运,单日最高能完成 10 吨的吊运量。” 王国峰说,高效的服务不仅赢得农户们的信任,更让他成了当地靠新兴技能致富的 “领头雁”,带动不少村民主动打听无人机学习渠道。

如今,无人机在镇安镇的应用场景早已不止于 “吊运”,正朝着农业生产全链条延伸。在施肥、除虫害等关键环节,田间地头的无人机总能精准作业:不仅大幅减少人工投入,还能通过精准控量降低农药、肥料消耗,既节约农业成本,又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让 “绿色农业” 与 “高效农业” 并行。
从 “精准滴灌” 的技能培训,到 “全面渗透” 的场景应用,镇安镇正以无人机为纽带,推动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这不仅让农业生产效率实现 “开挂” 式提升,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 既为村民打开了 “技能增收” 的新通道,为农业现代化铺就了 “智慧升级” 的新路径,更让乡村振兴的蓝图,在科技的描摹下愈发清晰可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