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腾冲市明光镇南部,山多田少的东山村曾面临劳动力外流、资源有限的困境。如今,通过创新推行“扁平化服务”模式,这个仅210户的小村庄将有限的人力资源精准注入服务末梢,以“网格到人、责任到事”的治理体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绘就出一幅产业兴、百姓富、老少安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整合队伍:织密服务网格,破解治理梗阻
东山村打破传统层级壁垒,整合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镇级工作队员、村民小组长及党员等60余人力量,构建“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中心户--村民”四级垂直网格。村“两委”成员每人挂包24户,驻村队员包保22户,确保责任清晰、覆盖全面。

通过设立村级综合服务窗口、活用微信群等数字化工具,东山村实现社保、民政等事务“一站式办理”,信息传递零延迟,村民办事“少跑腿、快办事”。这一扁平化架构有效破解了信息滞后、服务梗阻的难题,为乡村治理筑牢组织根基。
产业突围:精准盘活资源,强村富民双赢
面对土地资源匮乏的挑战,东山村以优质化服务精准施策,激活产业“造血”功能。

·茶油飘香塑品牌:依托高海拔生态优势,发展4000亩红花油茶,年产茶果超100吨。村党支部盘活闲置榨油坊自主经营,领办合作社推动茶油送检合格并申办生产许可证,正积极申请地理标志商标,打造“东山茶油”地域名片。

·活水养鱼延链条:利用优质山泉水,发展生态冷水鱼养殖,创新“合作社+农户”模式,实施“四档分级”分红机制,6年累计分红11.1万元,惠及30户脱贫户。31亩养殖基地年产值达60万元,并延伸垂钓、餐饮等业态,带动农家乐发展。
·闲置牛场焕新生:改造闲置牛场养殖特色小耳朵猪,一期养殖养殖肥猪70头、小耳朵猪60头,到今年6月累计毛收入28.29万元,为村集体创收3.3万元。2025年再获8万元帮扶用于扩建,小耳朵猪养殖产业步入正轨,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新增长点。
温情守护:“一小一老”服务到心到家
东山村将“一老一小”关爱作为导向化、精细化服务的重点。

建立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动态台账,坚持季度与月度走访,开设假期托管班解决26名学生作业辅导难题;邀请考取公务员的村民回乡分享经验,激发学子奋斗动力。近年来,村里涌现多名受表彰的优秀学子,扭转了“大学生少”的局面。村医牵头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为116名高血压、24名糖尿病老人提供定期健康管理;对特困供养、重度残疾老人定期走访帮扶,通过农家书屋阅读、象棋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实现“老有所乐”。


从产业深耕到民生关怀,东山村以“到人到事”的务实作风,将服务精准嵌入基层末梢。这种扁平化治理模式不仅提升了资源调配效率,更激发了村民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为类似乡村的振兴实践提供了可复制的“东山经验”。正如村民所言:“干部离得近,办事不再难,日子更有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