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腾冲市文旅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以“红色领航·打卡腾冲”为主题,扎实开展模范机关建设,推动机关党建与文旅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切实将“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转化为推动发展、服务民生的实际成效。


聚焦中心任务,打造发展“红色引擎”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创新实践“1245”工作路径。按照“贯穿1条主线、聚焦2个品牌、推动4项举措、达成5个目标”的思路,全面发挥文旅系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旅游产业链党建模式。贯穿1条主线。围绕服务腾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以高质量党建赋能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聚焦2个品牌。打造“世界腾冲 天下和顺”的腾冲城市形象宣传品牌和“红色领航·打卡腾冲”文旅行业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推动4项举措。通过上下联动,党员带头强队伍;通过组织联建,部门协作优服务;通过区域联盟,内外发力畅旅游;通过文脉联姻,资源活用赋文化。达到5个目标。队伍更强、服务更优、旅游更畅、文化多彩、点赞更多。


建强干部队伍,锻造实干“文旅铁军”
文旅局持续提升全局人才队伍能力水平,积极应对新标准、新方向、新要求,用干部能力的全面提升带动文旅人才工作全面高效推进。强化理论学习,提高人才管理水平。认真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制度,严抓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2024年以来各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三会一课”126次,其中专题党课14次。组织业务培训,夯实人才业务能力。采取业务交流、以赛代训、专家指导等多种方式,内容覆盖法律法规、文化传承、文物保护等方面,针对性打造一支政策熟、业务精、作风好的干部队伍。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全面激活阵地建设。推动景区党群服务中心与游客服务中心融合共建,在和顺古镇、火山热海景区等游客集中点设立“党员先锋岗”120余个,为旅游旺季提供应急服务与文明引导,打造文旅先锋示范矩阵。校园招聘紧缺人才,充实人才队伍。2022年以来引进“双一流”高校民族文化产业、文物保护、音乐表演等紧缺专业人才8人。目前,全系统153人中共有研究生学历6人。


深化服务群众,架起党群“连心桥梁”
公共服务精准下沉,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米”。各文化单位党支部以党建为强劲引擎,紧密结合职能,创新服务模式。文化馆、艺术团支部深入农村、学校、部队等开展公益演出,覆盖19个乡镇,服务观众30余万人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到校开展腾冲松花糕制作技艺、腾冲甲马、腾冲皮影等传承培训,将非遗文化有机融入学校大课间,实现非遗在校园的活态传承与普及。图书馆党支部通过“流动服务+书院阵地”模式,将展览、读书分享、专题讲座等多元文化活动送进社区、校园及企业,有效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半径。同时依托“城市书院”(东山书院、西源书院)等特色空间,培育小读者群体和家长读书会。2025年以来共组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近20场次,服务群众4000余人次,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校园”、营造“书香腾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员先锋深耕红色沃土,构建文化服务新高地。国殇墓园支部带领“三个一百”志愿团队共开展了宣讲、文物保护、寻亲探访、历史研究等200余次服务活动,服务70万人次,获省级“最美志愿组织”称号。文物管理所支部在文物保护、特色社会教育领域深耕细作,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成立党员骨干普查队,统筹推进普查工作,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目前,已普查180处文物(三普170处,新发现 10处),复查率100%。以艾思奇纪念馆为阵地,探索特色社会教育。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主题宣讲、“红色精神进校园”主题公益研学活动,惠及腾冲及周边地区中小学生5000余人。2024年12月,艾思奇纪念馆荣评“全国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旅游服务效能升级,构建全域旅游“新生态”。严格执行“一部手机管旅游”5分钟响应制度,执法人员24小时值班,快速妥善处理游客诉求,维护权益更通畅。2025年1—6月处理平台投诉633件,处置率100%。开通观光巴士新路线,实现主要景区公路高等级化,做到机场、车站、主要景区景点之间无缝对接。推行景区“一次购票7天使用”,深度旅游更通畅。探索边疆民族地区文旅模式,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建成与龙陵、梁河、盈江、陇川、芒市等地区旅游产业联动发展经济圈,协同推进区域内互为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


强化成果转化,绘就民生“幸福答卷”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覆盖的 “金字塔体系”。2024年2月和顺古镇景区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省唯一拥有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县份。以和顺古镇晋升5A为里程碑,腾冲构建起 “2个5A(火山热海、和顺古镇)+8个4A+28个 3A+10个2A”的全省县域最大景区集群,实现乡镇A级旅游景区全覆盖。尤其在乡村旅游领域,司莫拉佤族村、江东银杏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叠加5个省级旅游名镇、4个金牌旅游村,2个最美乡愁旅游地形成“古镇龙头 + 古村星链”的全域格局。
从“住一晚”到“慢生活”的体验革命。打破传统观光住宿,打造“民宿+”多元矩阵,开发特色住宿产品,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民宿1111家,其中1家国家甲级旅游民宿、12家国家丙级旅游民宿。围绕《腾冲市旅居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城镇旅居、乡村旅居、医养旅居、度假旅居、体育旅居等为重点,利用3年时间打造出旅居目的地53个,创建省级旅居试点10个以上。目前,日均有6万人在腾冲康养旅居。
从非遗活化到沉浸式体验的文旅升级。以皮影戏4D剧《腾冲往事》为引爆点,将600年非遗转化为沉浸式IP,配套皮影、土陶手作体验,让古老的腾冲皮影戏焕发新活力,亲子客群占比提升至32%。同时重构公共文化空间。东山书院“社区化书院”模式获全省推广,数数书局、高黎贡山图书馆成为新网红打卡地,和顺图书馆等百年文化地标通过 “古籍活化+研学课程”焕发新生。2024年,文化体验类消费占比达28%,成为继温泉后的第二大增长极。
2024年腾冲位列全国旅游百强县第五名。2025年1—8月,腾冲市共接待游客总人次1564.7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63.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1%和15.88%。游客平均停留天数3.04天,人均消费1042.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