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县区动态

一河串珠绘产业金链

发布日期:2025-11-25 12:10     来源:腾冲发布      点击量:

群山环抱间,明光河水潺潺流淌,如同一条银线,将散落的“珍珠”串成璀璨“项链”。腾冲市明光镇正以“一河串珠”,在绿水青山间铺展出一条联农带农、强村富民的产业“金链”。

上游:茶山滴翠,“绿叶子”成“金叶子”

晨雾缭绕,海拔2100米的自治村乌龙坝万亩茶园已苏醒。自治村“两委”成员、乌龙茶种植户吴占连指尖翻飞,采撷着今春的鲜嫩。“以前心里没底,现在这茶山就是‘绿色银行’。”她擦拭额角的汗水,笑容质朴而满足。这片曾经的观望之地,如今在“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订单”模式的牵引下,发展乌龙茶1万余亩,辐射带动村内90%群众就业,托起群众致富梦。

同样的嬗变也在麻栎村悄然发生。面对无集镇的短板,村党组织精准切入便民需求与产业空白,米面加工、榨油、青储饲料等一批“小而美”“专而精”的作坊应运而生。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微工厂”,却迸发出巨大能量:大米面粉加工坊年收入9万元,为集体经济注入活水;青储饲料厂年处理玉米600吨,夯实“种养循环”的根基;生物质燃料燃烧机在烤烟季租赁创收,便捷与效益兼得,群众纷纷“点赞”。集体经济也在2024年迎来百万元里程碑,印证“小产业”亦可成就“大作为”。同时,麻栎村立足耕地资源优势与高山寒凉气候,引入企业,流转350亩土地发展鲜食豌豆,构建起从田头到都市餐桌的全产业链,助农增收超200万元,让120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步探索“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循环经济,土地租赁1300亩种植银杏树,每年务工1万人次以上,流转110亩土地种植青储饲料,喂养肉牛,牛粪还田培肥地力。2025年,加工青储饲料200余吨,肉牛存栏128头,粪肥还田300余吨,一幅生态和谐、产业互促的画卷徐徐展开。

中游:药香弥漫,“土疙瘩”变“金疙瘩”

顺流而下,中塘村的三峰种植专业合作社内,茯苓、附子等药材香气扑鼻。“去年试种120亩茯苓,首季收获约200吨,全进了村加工厂。”种植大户伯体文介绍。村党总支书记段兴禄目光坚定:“正在研究的冷库项目,将让产业链条更长,带动能力更强。”与此同时,中塘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已形成2000余亩中药材、1700余亩饲草、900余亩工业辣椒等多元产业格局,每年实现务工收入超200万元。建设茯苓加工厂,年加工量约3000吨,带动500余户周边群众就近务工,每天用工近100个,年务工支出超100万元,村集体增收6.5万元。积极谋划投资约200万元的冷库项目,解决农产品储存保鲜难题,为产业持续发展和村民稳定增收注入新动能。

在沙河村,棘胸蛙养殖场内清泉淙淙,负责人杨俊悉心照料着蛙苗。“好水出好品,特色养殖前景广。”村党总支书记周斌介绍,“立足气候、土壤、水质等特点,村干部带着资源清单和诚意主动外出‘招小商’,引进建成棘胸蛙养殖场,从土地流转协调到基础设施配套,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截至目前,该场年产棘胸蛙2000公斤,实现产值60万元,带动周边多名群众实现就近务工,已发展成为保山市内养殖规模最大的棘胸蛙养殖场。同时,在村里的扶持下,“腾跃布布顺”老布鞋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176人,有固定员工20人,实现每年带动群众务工增收80余万元。实现年均产值120万余元,让村民实现“足不出村,就地增收”。

下游:多元绽放,“单打一”向“组合拳”

抵达下游,凤凰村的万寿菊花海绚烂如锦。“土地流转有租金,田间管理有薪金,合作社还有分红!”村民李志丽掰着手指算增收账,笑意盈盈。依托“党组织+合作社+农户+企业”模式,凤凰村万寿菊种植达1720亩,年产值冲刺670万元。同时,2018年,村民张春虎、李中宪主动对接盘龙药业,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经过不断探索,扩展至2300多亩,建成300亩标准化育苗地,除满足自身需求外,亩均还能增收4000至5000元。六年来,丹参基地累计吸纳周边群众务工3000余人次,带动增收270余万元。

东山村则在高海拔赐予的温和气候与优质环境中,深耕“绿海淘金”。4000亩红花油茶硕果累累,年产茶果超百吨,精炼茶油约6吨,成为增收硬支撑。村“两委”主动作为,盘活闲置榨油坊自主经营,去年成功加工销售茶油6吨。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合作社两次送检产品均达标,成功申办小作坊生产许可证,并积极争取“腾冲红花油茶茶油”地理标志使用权,全力擦亮“东山茶油”金字招牌。“活水养鱼”策略同样成效显著,借助优质山泉,在云南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帮扶下,发展白鱼、鲟鱼等生态冷水鱼养殖。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创新“四档分级”分红机制,6年累计分红11.1万元,惠及30户脱贫户。31亩养殖基地源源不断产出生态鱼,年产值约60万元,并衍生出垂钓、餐饮、观光等业态,带火了周边农家乐。

明光河畔,乌龙茶绿意盎然,万寿菊金光灿烂,丹参花紫韵流淌,茯苓洁白如玉……一条条特色产业链如彩链般缠绕于青山绿水之间,与百姓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相互映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