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保山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通报表扬2020年度全市脱贫攻坚“一兵三户四村”先进典型的决定》中,兰城街道汉营社区党总支书记张玉华喜获“市级扶贫好村干部”荣誉称号。
汉营社区是兰城街道唯一涉及脱贫攻坚工作的社区,作为该社区的党组织书记,张玉华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她又是如何团结社区班子、带领山区小组居民脱贫致富的呢?
下面,请跟随小编重温一下登载于5月9日《保山日报》的文章《张玉华:“三心二意”当家人》,一起走近她、了解她,学习她。
全文如下:
今年57岁的张玉华是隆阳区兰城街道汉营社区党总支书记。汉营是兰城街道唯一涉及脱贫攻坚工作的社区,张玉华以自己的善心、孝心加责任心的“三心”和意志、毅力的“二意”团结着“两委班子”和工作人员真抓实干、为民办实事解难事,成为备受三家山三个山区小组居民们赞誉的“当家人”。
17组的边缘户岳福明,因妻子眼睛失明,母亲年纪大,家庭收入主要靠儿子外出务工和低保,家庭经济困难,无能力装围房屋二楼,人居环境脏乱。多次入户吃了闭门羹的张玉华并不气馁,自己掏钱为他家购买了天花板、门、楼梯扶手,找了工匠师傅,发动社区各党支部书记捐款1800多元,还带领社区工作人员义务帮其打扫卫生。
岳福明在张玉华的推荐下成了小组的保洁员,儿子媳妇在照顾两个孩子之余也开始就近打一些零工。家里的环境变了模样,住起来也舒服了,相信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的精气神有了,岳福明一家对张玉华和社区干部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除了山区的群众,城区小组的困难户张玉华也时刻挂在心上,除了入户走访中帮助需要临时救助的家庭,张玉华还组织每年一度的爱老敬老节,对腿脚不便、年龄大的老人还会专门慰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大量精力投入到社区大家庭的张玉华,对自己的小家是心酸而又愧疚的。2018年儿子婚礼的各项事宜都是由女方家操办;2019年1月,女儿分娩时,自己正在群众家中入户,女儿坐月子、小孙女慢慢长大,基本也是由亲家在照料;85岁的养母,患有阿尔兹海默症3年多,需随时有人照顾。曾经因母亲走失到派出所报案的心痛经历仍然历历在目。但因为工作,因为扛在肩上就放不下的责任,张玉华只能为母亲请了保姆。社区工作月收入2000元,而保姆的工资每月2600元。“我从3岁就被过继给姑姑,她就是我的妈妈,养父1979年就过世了。虽然她现在不记得我了,但我一定会照顾好她。工资是不够付的,差的就让我丈夫补”,张玉华乐观地说。
生活中温言细语的张玉华,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自2016年5月就任社区书记以来,张玉华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充分统筹社区、下属党支部及小组力量,不断推进三个小组、易地搬迁安置点的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困难户帮扶、美丽庭院、平安家庭创建、爱心超市卫生评比等工作,在硬件设施不断提升的同时,形成智志同扶、昂扬向上的精神氛围。
不论是入户走访还是召开大小会议,张玉华身上都传递出脱贫攻坚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张书记在社区干部中已经算是年纪很大了,但是工作上她从来说一不二、不推不让,原来班子很松散,现在十分团结。以前山区的三个小组大部分群众对社区干部的印象并不好,现在很多人提起她都会说,‘我们的女书记人很好,办实事’!”挂钩汉营社区兰城街道宣传委员梁华这样评价她。
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心上,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干,山区和城区居民一样可以过上高质量的生活,脱贫致富奔小康就一定能实现,张玉华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如今的汉营三家山清秀整洁、美景如画,小广场上人们有的含饴弄孙、有的载歌载舞,好一派欢实景象!腰包鼓了,环境美了,生活好了,村民们笑了,张玉华和社区干部们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