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今年节令推迟,本该在10月份以前就完成收割的龙江万亩稻田,到现在还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稻田里稻掀金浪,稻穗上缀满了沉甸甸的稻谷,稻谷色泽金黄、颗粒饱满。辛勤耕耘了几个月,农户们又迎来了一年的稻谷丰收、粮仓皆满。
这几天,龙江乡赧等社区村民李杏鸾一家趁着晴朗的天气正忙着收割田里的稻谷,每年7月初栽下秧苗,过了10月就可获得丰收。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龙江乡的万亩稻田不是连片状,而是呈阶梯样,稻田比较窄无法用机耕操作,这里的农户只能采用纯人工原始的办法收割水稻,尽管辛苦又耗时,但早已被劳动的乐趣和丰收的喜悦所“掩盖”,每一次廉刀飞快的收割和一上一下打谷的收获都慰藉着一年的祈盼。将打好的稻谷一袋袋装运好后,李杏鸾心里早已做好了盘算。
龙陵县龙江乡赧等社区村民李杏鸾说:“今年我们栽着6亩田,栽栽自己留着吃一点,剩下的预计能卖一万多元,收了谷子我们又种烤烟。”
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粮食生产,解决农民既有粮吃又有钱花的问题,龙江乡实施了“烟一一稻一一鱼”的水旱轮作模式,以“良种+良法+农家肥”提升地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促进稻、烟、鱼共同增产增收。今年龙江乡水稻种植面积达18980亩,与去年基本持平,由于今年水稻秧苗移栽后管理得当,加上生产中期病虫害防治得力,水稻长势普遍较好。今年龙江乡水稻预计实现880万公斤,比去年略有增加。
收割虽已进入尾声,但在范啟元的碾米加工店里每天来碾米和交售稻谷的农户还是络绎不绝,范啟元从事碾米加工已有十多个年头,收获稻谷时是他最忙的时候,要帮农户碾米,并要收购大量的稻谷进行加工,这么多年来,范啟元一直坚持只收购龙江的本土稻谷进行加工销售,对于他来说,这是一种坚守,更是一种情怀。
龙陵县龙江乡勐柳社区村民范啟元说:“主要是我们龙江的大米是纯天然,米质相当好,口感也相当好,所以说我一定要把我们龙江的大米坚持做下去,保住这个品牌,给各个地方的人都能够吃到我们龙江优质的软米。”
“鱼米之乡”的龙江是龙陵县粮食主产区,近年来,龙江乡着力推进“粮食企业+国有粮库+农户”的订单收储模式,扶持培育本地粮食生产、加工、营销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大户,实现了粮食企业、农民等多方共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