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资讯  >  县区动态  >  正文

县区动态

极边腾冲,合力戍边蹚出善治路

发布日期:2020-11-19 10:57     来源:保山新闻网      点击量:

如何在开放动态中实现边疆安全?这是拥有150公里边境线的腾冲市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紧紧围绕边境、民族、山区、美丽的保山市情,腾冲市牢固树立“边境稳、全局安,边疆稳、全民安”的理念,以“政治安边、体系控边、依法治边、富民兴边”的“四边”工程建设为抓手,全面开展边境综合治理,确保了边境和谐稳定繁荣。

红旗飘扬,

筑牢爱国意识墙

治国先治边,治边先稳心。面对150公里边境线上有3个边境乡镇、6个边境行政村、49个抵边自然村;有1个国家一类口岸和3条通道、16条便道、若干条小道却没有天然屏障的现实,腾冲市将守边固边最坚固的防线筑在边民心中。

建设“边疆党建主题广场”,组建红色文艺队,开展“唱国歌、升国旗、走边关”主题活动,创建边境民族地区治理示范点……坚持党建引领,腾冲市通过深入实施红色引领聚心工程、红色文化育民工程、红色产业富民工程、红色治理美丽工程、红色共建固边工程、红色典型示范工程六项工程,增加边民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防意识、国门意识、国土意识,切实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安全防线。

在明光镇新寨子,村寨内修筑了“感恩亭”,进村道路两侧张贴着“听党话,跟党走”“爱党爱国、心怀感恩”的标语,文艺队创作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主题的歌曲、舞蹈,红色广播在不同时段,播放党的方针政策、民生关注、法规常识……为实现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防巩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思想保障。

滇滩镇棋盘石围绕“民族团结、边境和谐”的目标,着力实施“边境党旗红”工程,把维护边境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通过支部“唱主角”,推进“微治理”,不断提高群众守土、护边的意识,不断提升边境党组织护边、控边、守边的能力。

猴桥镇国门新村以民族团结为抓手,依托爱国教育基地、刀杆广场、傈僳族文化博物馆、旅游文化基地等场所开展边境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让“红旗飘扬”工程根植于心,让民族团结的旗帜在150公里的边境线上高高飘扬,为边防巩固、边境安全筑牢思想防线。

专兼结合,

构建家国防控链

“夯实人防体系,坚持专群结合,警民共治,采取‘专兼结合’的模式,构建起了‘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治理格局。”腾冲市政法委边防办专职副主任邓有文介绍的另一道防线来自党政军警民联防联控机制。

猴桥社区14.5公里的边境线上,军警民联合巡防队不定期巡防。社区派出4位热心公益、讲政治的护边员参与联合巡防。巡防途中,傈僳族护边员利用语言优势,宣讲国防、法治、边防和民族宗教政策。蔡顺富是3号界桩的界务员,也是猴桥村的武装干事,2018年开始参与军警民联合巡防。“巡防震慑了犯罪,3年来,‘三非’人员明显减少,跨境偷砍盗伐也基本没有了,群众普遍反映安全感增强了。”护边员蔡顺富感受明显。

除了军警民联合巡防,各社区村组还组建了治安巡逻队。在国门新村余家寨小组,兼任巡逻队成员和网格组成员的小组长余绍贵带领队员不定期巡逻,在疫情防控中开展摸底排查,劝返“三非”人员,调解打架闹事、邻里纠纷等问题。

“网格组成立后,社区治理呈现出及时、便捷、高效的态势,依靠网格组,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下一步,我们将把这种模式应用于常态化的边境社区治理。”猴桥镇党委书记濮进炳切身体会到网格管理的显著成效。

疫情防控工作中,拥有72.8公里边境线,3个边境村,1个口岸,2条省际通道,8条便道,若干小道、抵边自然村的猴桥镇任务繁重。镇党委书记、镇长和人大主席挂钩3个抵边村;8条便道和33个抵边自然村挂钩到班子成员;抵边户挂钩到干部职工,所有村组分段分片包干,以网格单元形式压实责任到干部层面。在猴桥社区,376户人家划分为30个网格组。居民通过网格报送疫情防控信息,网格组长通过网格对政策宣传跟踪问效、掌握“三非”人员情况。全民防控下,不仅疫情防控事半功倍,辖区走私案件也急剧下降。

军警民联合巡防、治安巡逻队和社区网格组的综合治理方式,充分调动了群众力量,织密了边境防控网,从源头防范了涉边案事件,有效解决了边境社会治理中的痛点和难点,为边境防控管理筑起了“一面墙”。

法治先行,

竖起权责“边界线”

从严审批管理、坚决劝返非法出境或出境非法务工人员、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开展边境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境外边民管理、常态化开展“三非”人员清查整治行动……在全面提升边境综合治理的过程中,腾冲市充分发挥法治手段在推进边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切实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让群众主动参与打击边境违法犯罪和疫情防控,长久维护边境社会治安稳定。

“治边要以法制为前提。针对边境一线群众法律意识薄弱的实际,我们加大了法治宣传教育力度。镇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民警和边检站人员通过进村入户、张贴公告、手机信息提示、微信公众号平台等形式,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引导边民算好‘法律账’‘安全账’和‘家庭账’,从根源上转变边境群众的思想认识。”猴桥镇武装部部长谢君威表示,提高边民法治素养,营造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的意义,已在猴桥的社会治理中得到体现。

边民可以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但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奖励举报“三非人员”的群众,取消参与走私互私或非法越境边民的补助发放和边民互市的资格。将边民补助等相关政策落实与边境综合治理相结合,鼓励和扶持边境地区常住居民抵边居住生产,推动边民守边、护边责任落实。腾冲市还探索将边境违法犯罪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管理,提高违法成本,全面推进依法治边。

富民兴边,

织就固边安全网

150公里边境线,是国家安全的前沿阵地,也是祖国发展的形象窗口。腾冲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抓牢发展机遇,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脱贫攻坚等工程,充分发挥开放前沿的作用,大力发展边民互市,做活口岸经济,在富民守边中扩大对外辐射力、影响力。

随着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和脱贫攻坚的实施,政策向沿边一线倾斜,项目向沿边一线靠拢,资金向沿边一线集聚,沿边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地发展,边民安居守边条件全面改善;通过培育扶持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拓宽了边民增收致富渠道;开放活边水平不断提升,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一大批青壮年劳力实现了就地就业,巩固了党政军警民合力护边强边固防体系……实现了兴边富民行动计划让边民留得住、早脱贫、富起来的愿景。

充分发挥口岸优势、用足用活边民互市优惠政策;鼓励边民成立合作社,以合作社形式成立边贸公司,更好地进行边贸交易;深化境外替代发展,为境外替代种植农户产品回销提供便利……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实,让边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2019年,猴桥镇推行边民互市的下街村和猴桥社区总收入1500万元,参与边民互市的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

实现大小车辆分流,加快通关速度;适时开通“绿色通道”,压缩验放时间;全面推行通关无纸化、电子税赋支付措施,缩短纳税时间;加强信息联通,利用微信等“即时通”通讯方式,实现关企互动互通,推行车辆预约通关模式,提升通关效率……随着一系列措施的改革与推进,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保障了边民互市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边境地区繁荣发展。

边境综合治理,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是发展问题也是稳定问题,紧扣市情着力,腾冲市以“政治安边”为根本、以“体系控边”为关键、以“依法治边”为前提,以“富民兴边”为方向,筑牢思想防线、推进地区繁荣、促进民族团结、加快社会进步,确保了边疆稳定,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腾冲实际的边境综合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