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盆花多少钱?这是什么花?这个花盆怎么卖?”春节前夕,记者来到位于保山中心城区正阳北路志和天樾小区花卉一条街,虽然天气有点冷,但丝毫没有影响市民们晚饭后散步逛街,看花、赏花、买花的热情,借着路灯灯光,人们三三两两穿梭在各个花铺间。
在花卉一条街7号商铺吕世园艺花店,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小岩,他正在给刚刚移栽好的几盆花培土浇水。见到我们,他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边忙边聊了起来。“从疫情暴发到现在,生意都不太好,临近年关这段时间比平时稍忙一些,好多人家要搬新家、进新居,都要美化一下新家,这些花就是栽好送给客户的。”
今年38岁的小岩,朴实厚道、热情善良,颇有生意头脑,是土生土长的保山本地农民,也是村里小有名气的花农。16岁初中毕业后,随着南下务工大军远赴广东打工,扛水泥、挖坑道、架设天然气管道,摸爬滚打几年后积攒了一点本钱,在江西景德镇自己租了间铺面,经营早晚点,可是刚装修好开业不久就遇到洪涝灾害,铺子被淹了,几年的辛苦付出一夜之间付诸东流。后来经朋友介绍,得知景德镇的瓷器在云南销路好,恰巧有一家瓷器厂要转厂,价格比较低,于是急忙回老家贷款筹集资金,从景德镇贩运瓷器到保山卖。一开始因为做生意刚起步,不懂经营,收入也没有明显起色,但在卖瓷器的过程中,他发现了瓷器与花卉结合销售的商机。2010年保山端阳花市,经过与妻子商量合计,夫妻俩在保山义乌商贸城的端阳花市上租了一个露天摊位,进了一批花卉,把花卉和瓷器结合起来出售,生意一下就好起来,一个端阳花市结束,收入还可以,夫妻俩斩获了卖花的“第一桶金”。接下来的几年里,夫妻俩加入了盆景协会,除了卖瓷器,还在花市上租了固定商铺,在乡下租了苗圃,用勤劳的双手描绘着自己和家人的未来。
变与不变,一念之差;干与不干,一步之遥。养花需要栽培技术,一开始,“门外汉”的小岩看着枯萎的花草心疼不已。他决心学习花卉栽培技术,一闲下来便在手机上查找,在网络上咨询,还经常跑到附近花卉种植基地向别人请教,一步一个脚印,一路摸索,一路前行,几年下来,他也成了种花养花的行家里手。如今在他的苗圃里、花铺里、老家的院子里到处都摆满了鲜花和各种苗木,喜阴的放在屋里,喜阳的摆在院内,各类花卉都被夫妻二人打理得井井有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株花,每朵花都会绽放,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积攒了一点钱,3年前在城里付了首付买了房,安了家,两个孩子也在城里上学了,学习成绩还可以,一家人总算安定了下来。人只要有目标、务正业、肯苦肯干,就没有过不好的小日子。”小岩说。
随着春节的到来,花卉迎来了销售旺季,小岩夫妻俩每天都在接待着上门选购的客户,最多的一天要送五六次花。“现在老百姓不愁吃,不愁穿,过春节买几盆花草放在家里,生活品位一下子提高了,来我的花铺、家里、苗圃采购花卉作为年货,都成了一种时尚了。看着他们把我精心侍弄的龙须树、翠兰等绿植抱走,心里还真有些舍不得呢。它们就像我辛苦哺育的孩子,侍弄了这么久,养出感情了。”小岩的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谈起这些年卖花的感受,小岩感慨地说:“顾客是上帝,我卖的是花卉,靠的是诚信,每一位客户来到这里,不管我有多忙、多累,都要详细地给他们介绍花卉的习性、栽培技术、养殖技术,多数时间还要把客户换盆栽好,目的就是要保证顾客把花养活、养好,用热情诚信赢得回头客的信赖,打开销路。坚持这种服务观念,这些年得到了很好的回报,我们家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起来了。”
谈到今后的打算,小岩朴实诚恳地说:“花卉苗木的市场前景是很好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再过几年,‘花卉苗木寻常见,纷纷飞入百姓家’的场景将随处可见。养花种树这个行业我比较喜欢,慢慢发展到现在这么个程度确实不容易,还要继续努力。我希望疫情早点过去,经营回到原来的状态,扩大经营规模,增加种植面积,再发展些新品种,把种养、销售、上门服务一条龙做大做好,把自己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离开花铺的时候,看着路灯照射下郁郁葱葱的花木和正在忙碌的小岩,相信他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他们的愿景一定会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