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治理中,昌宁县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基层治理难题,整合优势资源,依托西南大学昌宁基层治理专家工作站的优秀师资力量及先进科研力量,线上讲座、线下培训“齐步走”,推动为民服务提档升级、提升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以绝对的责任和担当托起茶乡群众稳稳的幸福。
线上讲座传承红色引领
2022年8月,西南大学将“基层治理”切入到昌宁县帮扶任务中,并在新城社区红色教育基地成立西南大学基层治理专家工作站,签订基层治理服务协议。专家站成立以来,致力于昌宁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实践、乡村治理复合型人才培养,以线上讲座形式广泛开展基层治理中党的全面领导、基层政府与数字治理、基层治理与民生建设、基层治理与人才培养、基层文化治理与产业发展等系列讲座,助力昌宁打造基层治理特色品牌。

坚持党的领导,汇聚基层治理合力。昌宁县在西南大学基层治理专家工作站的指导帮助下,重点对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进行设计和系统谋划。一方面在体制上发力,不断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另一方面重点完善党建引领的社会参与制度,整合公安、市场监管、城管、文旅等部门及治保会、调委会、网格员队伍等群防群治力量,因地制宜的发扬好“院坝会”“火塘会”等基层治理经验做法,实现治安联防、纠纷联调、应急联动、问题联治、服务联心、宣传联抓,逐步建立起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激发新兴活力,提升治理能力水平。昌宁县结合自身实际,一是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不断在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便民化支撑等方面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二是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大力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加强议事协商能力建设,比如,通过在村(社区)搭建乡贤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女子调解队,在阳光小区建立业主委员会等自治平台,引导基层党员、社会各类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大好局面。

聚焦品牌力量,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目前,昌宁县在打造了26个农村山区“五组一联”示范点、6个城市社区“报到支部服务有我”示范点、10个“亮灯领航”县直部门机关示范点、3个“两强一优”医疗示范点的基础上,还在田园镇新城社区、温泉镇松山村成功建成2个集教育培训、观光旅游、休闲文化、运动建设等功能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在耈街乡挖沙村成功打造1个人居环境整治难点变亮点的群众基层自治新样板,在柯街镇华侨社区成功构建起党建引领下先富带后富的致富模式,同时在更戛乡开展少数民族地区集中整治工作。种种做法充分激发当地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爱家、护家、美家、治家热情,决策共谋、发展共建、成果共享,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线下培训做群众贴心人
昌宁县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广泛吸纳群众的意见建议,强化群众参与意识,构建机构健全、主体多元、群众满意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

群众吹哨,服务阵地有广度。按照“群众吹哨,我来报到”相关要求,通过龙井社区“云宁哨”建设、文昌社区“同行者”志愿服务,进一步打造群众“家门口”的会客厅、服务站、议事厅,通过听民意,询症结的“望闻问切”工作方法,提升居民舒适度和幸福感。充分发挥124个村(社区)网格“前哨侦查所”作用,实现“群众吹哨,网格报到,解决问题”的工作目标。

入耳入心,宣传阵地聚合力。昌宁县通过西南大学基层治理专家工作站掌握新本领、了解新思路、适应新形势,依托“立体化”宣传阵地扩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创建媒体信息交流机制、先进典型选树等工作机制,全面构建“线上+线下、有声+有形、声频+视频”立体宣传阵地,逐步夯实基层宣传思想阵地基础。

下一步,昌宁县将持续推动 “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不断推动基层治理体系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