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资讯  >  县区动态  >  正文

县区动态

隆阳:“135”工作法助力“双提升”工作进阶提质

发布日期:2023-05-30 15:48     来源:保山先锋      点击量:

自2018年“云南省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实施以来,隆阳区坚持“两年打基础、三年提质量、五年树品牌”的“双提升”工作思路,切实推动“双提升”工作提质增效。全区21个乡镇(街道)累计报名参学766名村(社区)干部,在保山市5个教学点招生数量中排名前列。

“双提升”学员参与抗震救灾

健全“一个体系”压责任。牢牢抓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围绕项目组这个中心,着力构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一是组织牵头统筹抓。由区委组织部牵头,联合教体、财政、人社等6家单位共同组成项目组,一体化推进全区“双提升”项目实施。先后召开项目组联席会议23次,督查通报问题102个,进行视频调度167余次,建设教学实践基地35个,开展现场教学164次。二是学院管理直接抓。保山开放学院采取对教学课程、学员管理、成绩考核、过程监督“四个直接抓”的方式,充分用好“一平台”+“四课堂”等教学载体,全面推进教学工作。教学成绩从全省综合排名第72名上升至第17名。在省市两级评优评先活动中,3名教师被评为优秀管理工作者,2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教师;从2020年开始,教学点连续2年被评为先进教学点。三是部门指导联动抓。项目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工作要点,条块化、特色化推动教学工作,区农业农村局为农业类的教学提供了观摩基地和实地讲学;区人社局于2022年11月底完成622名“双提升”项目学员技能培训工作。四是属地配合兜底抓。建立“班级联系村(社区)、村(社区)干部联系学员、组织部双向沟通、乡镇及时反馈”的“双联系一沟通一反馈”机制,着力解决学员无故缺席、中途退学、成绩不合格等突出问题。

“双提升”学员入户化解矛盾纠纷

严把“三道关口”强管理。把学员教育管理作为“双提升”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严从实做好学员教育管理工作。一是严把“双提升”学员入口关。采取村级推荐、乡镇考察、县级审核的程序,从村(社区)干部、致富带头人、农村“领头雁”中择优推选“双提升”学员入学,确保学员人选质量。二是严把“双提升”学员管理关。采取“组织部+学校+乡镇(街道)+村(社区)”四重管理模式,既严格管理学习,又严格管理学员。三是严把“双提升”学员出口关。对于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差、态度不端正、外出务工不能完成学业等学员,采取注销学籍和退学的方式进行动态化管理,全面保障学习质量。在已结业的162名学员中,共评选出65名优秀学员,9名优秀毕业生;有1人考录为公务员,3人通过“五类人员”选拔当选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

“双提升”学员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聚焦“五个一线”促担当。认真落实一线工作法,扎实推动学员思想在一线提升、能力在一线锻炼、问题在一线解决、作用在一线发挥。一是聚焦服务一线,突出一个“实”字。按照规定,本学期以来,集中组织学员到基层走访调研2次,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851项,解决群众难题107个。二是聚焦生态一线,突出一个“治”字。以“东河治理”和抓党建促生态环境保护为切入点,广大学员积极参与“东河卫士”志愿服务活动,认真履职党员责任区职责,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家庭示范创建工作并取得一定实效。三是聚焦项目一线,突出一个“早”字。以项目化运作、合作化发展、产业化带动的方式推动营商环境改善,学员积极参与各类项目的建设运营,着力解决项目意识不强、隐患处置不当、协调解决不畅等突出问题。四是聚焦发展一线,突出一个“快”字。区委组织部将农村“领头雁”培养与村(社区)干部“双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培养造就了一支“六有”农村基层干部队伍。“5·02”地震发生后,隆阳区立即响应,发出《致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抗震救灾倡议书》,604名“双提升”学员迅速积极参与“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服务队”,为抗震救灾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五是聚焦治理一线,突出一个“细”字。建立学员“带头入户、带头调解、带头回访”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广大学员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宣传1256场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3起,真正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