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近年来,龙陵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在服务大局要事中展现新作为,在有效应对新局变局中实现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理论武装增自信。由龙陵县融媒体中心拍摄制作的《一起来学习》近日又出新作品。《一起来学习》主要采用小剧场、专家连线、30秒学理论等形式制作理论宣讲融媒体产品,这是龙陵县采用“线上+线下”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模式中的其中一项。为扩大传播效应,今年线上分类分众推出《一起来学习》《花园花语》《明哥说事》等栏目,制播宣讲作品20期,线下组织开展放广播、讲故事、唱山歌、火塘课堂等宣讲活动800余场次。通过不同形式,把理论讲深、讲透、讲活,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平时不怎么喜欢玩手机,通过听广播,无论是散步、还是在田里做农活,就可以听一听广播的内容,有新闻、政策、法律法规等,我们能及时了解一些国家动态,听一听还是很好的。”村民杨大爷连声称赞。“时不时县上就会下来开展理论宣讲,他们说的也比较接地气,讲的都是我们关心的事,这样的宣讲不枯燥,我们爱听。”听了宣讲后,村民王女士高兴地说道。

推动发展激活力。今年9月份以来,围绕龙陵·龙江第七届“稻花鱼节”活动和镇安2023年丰收节暨“五彩镇安 魅力勐淋”乡村旅游文化节开展宣传报道,打造节庆经济热点,以文化赋能乡村旅游助力产业振兴。值得一提的是《云南龙陵 稻香鱼肥丰收年 捉鱼吃鱼乐趣多》等新闻在丰收节期间被央视新闻直播间、三农报道等栏目播出;“龙江稻花鱼”国庆节前夕登上热搜榜,新华网刊发的《云南龙江:暮光四溢 入目皆景》单日阅读量达202.5万,龙陵龙江“稻花鱼节”在央视1套《晚间新闻》播出。据统计,国庆假日期间,龙江乡累计接待游客23.14万余人次,带动40余家农家乐售出稻花鱼40余万斤,实现旅游收入4200万余元。

龙江乡岩静农家乐老板康万秋激动地说:“我们龙江山好水好鱼也好,我在手机上也看到了最近龙江上了好几条央视新闻,我们都非常地高兴。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我们龙江的风景、文化还有稻花鱼才会到龙江来玩,那么我们的收入就会越来越高,欢迎所有的朋友到龙江旅游。”

文明培育树新风。今年以来,龙陵县积极向上推荐报送省级道德模范、云南好人共14人,其中1人入选保山市2023年云南省道德模范正式推荐对象,1人入选第一批“云南好人”,1人进入第二批“云南好人”预审名单;1篇村规民约入选2023年度云南省“十佳村规民约”。抓好云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大数据中心平台运用,开展“规定+自选+特色+培训”文明实践活动102场次。在推进全民阅读方面,更加注重与各农家书屋征求出版物更新意见,优化图书补充结构,使农家书屋内容供给更加契合群众需求,利用全县各农家书屋组织开展青少年暑期阅读、农民集体阅读等全民阅读活动600余场次。

赓续文脉兴文化。今年龙陵县深入挖掘本土文化,新增县级非遗项目16项、县级非遗传承人27人,拟申报的11项市级非遗项目、4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已提交至市级评审。象达朱家庄等5个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东坡森林公园景区获省级绿美标杆典型,龙陵县“积极推动文明旅游零距离全覆盖”案例荣获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批文明旅游宣传引导优秀案例。保山市文艺创作基地在龙陵龙江、龙新两个乡挂牌成立,龙陵县参加2023年云南省边境“国门文化”极边好声音赛歌会曲目《傈僳山寨太阳花》获“人气极边好声音”奖,《石榴结籽粒粒红》获“优秀极边好声音”奖。展望未来,全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唯有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加强学习、研究、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才能答好必答题,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龙陵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梦吟表示:“我们将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主动担当作为、坚持守正创新,通过深挖龙陵优秀文化传承和历史根脉,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我们要延续文化传承基因,不断创新载体,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新魅力。继续打好‘抗战文化、黄龙玉文化、温泉石斛养生文化’三张牌,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新产业。我们要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平台,深化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的群众性精神文明‘五大创建’,推动群众文明素质、城乡文明素养、社会文明程度稳步提升。我们要聚焦‘七个着力’,发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奋斗者’龙陵郑垧靖的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讲好龙陵故事,播好龙陵声音,树好龙陵形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吹响奋进‘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