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隆阳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决扛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立足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稻田+”新模式,调动群众种粮积极性,千方百计稳住农民“粮袋子”,鼓起“钱袋子”,确保全区粮食安全。

秋收时节,隆阳区西邑乡下坝社区500亩的稻田里,收割机忙个不停。下坝社区黑泥田合作社理事长赵朝友每天都要到稻田里来走走看看。除了社里承包种植的230亩水稻,合作社还管理着市民们认养的60多亩稻田。

2019年,下坝社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按照“党支部+合作社+种植户”的流转思路,将土地流转给有种植意愿的大户进行种植。2022年,下坝社区从2300亩高标准农田中规划出500亩用于“稻鱼共生”项目,采取水田插秧种稻,稻田养鱼,让稻因鱼而优,鱼因稻而肥。

西邑乡下坝社区黑泥田合作社理事长赵朝友介绍说:“以前土地在农户自己手上进行个人种植,亩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现在采用土地流转,进行大户种植优质大米,每亩谷子产量1000斤左右,大米500斤左右,一斤能卖6元,能卖3000多元。每亩有40斤稻花鱼,一斤20到25元,稻花鱼收入1000元左右,总收入就有4000元,比以前的收入提高了接近2000元。”

2023年,隆阳区继续探索“稻田+”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出稻田认养活动,市民们出不同数额的资金就可以认养一亩或者0.5亩农田的限时使用权,除了可以收获优质大米,还有味道鲜美的稻花鱼。今年,下坝社区一共有60多亩农田被认养,由下坝社区黑泥田合作社负责代管。稻田认养模式的推广,让认养主获得一块属于自己耕种的田地,农民也有了土地流转和就近务工两笔收入,村集体通过参与管理还能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多方共赢。

为了不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西邑乡还在这里建起了稻花公园,来这里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周边的农家乐、小吃摊也慢慢发展起来,下坝社区村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此外,隆阳区在粮食生产中强化组织领导,抓调度、压责任、保面积、稳产量,强化政策扶持、项目支撑和科技服务,调动群众种粮积极性。

隆阳区“稻田+”模式的推广,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与二、三产业紧密挂钩,走出集观光旅游、休闲养生、采摘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2023年,隆阳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5.17万亩,超目标任务2.8个百分点,预计产量50.6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