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安装在保山市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红外相机监测拍摄到林麝、黑颈长尾雉、猕猴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觅食活动的珍贵影像。

画面显示,深夜,一只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的林麝在密林中觅食,不时警惕地抬头四望,用机警的大眼观察林中动态。从它长长的獠牙可以判定,这是一只壮年雄性林麝。“林麝是我们保护区的明星动物,这次是我们保护区时隔2年再次监测拍摄到林麝的活动影像,证明林麝还好好地生活在我们保护区,我们很兴奋。”昌宁县天堂国有林场副场长李杨激动不已。

林麝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濒危物种,它生性胆小机警,主要在海拔2000至3800米左右区域活动。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于2020年12月首次拍摄到林麝活动影像以来,先后4次拍摄到6只林麝活动影像,其中成年雄性林麝3只,成年雌性林麝2只,林麝幼崽1只。“我们的红外相机能够不时拍摄到林麝及其种群活动的珍贵影像,证明保护区生态保存完好,生活在保护区内的林麝能够较好地繁衍生息。”李杨说。

此外,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最近还监测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长尾雉,二级保护动物亚洲黑熊、白鹇、白腹锦鸡、黄喉貂、猕猴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觅食影像。多段视频拍下了猕猴母子觅食、玩耍的有趣画面。“我们的红外相机真是给力,记录下了一个个精彩瞬间,对我们研究野生动物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性很有帮助,也便于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昌宁县江边林场副场长邱世俊说。

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澜沧江流域,是西南地区重要生态保护屏障,保护区总面积135.6平方公里,是2000多种珍稀动植物生长的秘境“天堂”,森林覆盖率超过97%。近年来,随着林长制工作的不断深化,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野生动物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环境。

“落实了‘林长制’,林区得到‘长治’,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很好地证明了我们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效,我们将会更用心、更用情、更用力地做好生态保护工作。”昌宁县林草局高级工程师戴晓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