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昌宁县立足茶资源优势,科学制定规划,突出抓好基地建设、质量提升、人才培养等工作,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持续打造昌宁茶业“金名片”,助推乡村振兴。
实施标准化茶园建设工程 打造示范基地
建成标准化管理的示范茶园面积15万亩,无性良种茶园面积12.56万亩,累计创建了5个国家级标准茶园;建成光山、松山、达仁三个万亩亿元示范村,建成茶叶发展重点专业村19个、重点村20个;建成茶叶专业合作社50个,建成12块单位面积1万亩以上标准化茶叶生产示范基地;每年建设标准化茶园样板2万亩,低产茶园改造样板5000亩。

实施标准化示范茶所建设工程 提高产品质量
建成了106个带动示范强、标准化程度高的标准化示范茶所。全县的干茶平均价从2015年的32.31元/公斤增加到2023年的48.16元/公斤,增长49%。

实施茶文化建设工程 提升产业内涵
建成茶文化活动室40个,有中、高级茶艺师100名。出版发行了《昌宁茶韵》《昌宁茶叶志》《昌宁古茶树》等著作;举办了千年茶乡摄影展;创作上映了数字电影《茶乡法官》《苗岭霓裳》;创作了《昌宁红》《古茶飘香》《情醉茶香》《昌宁敬茶歌》《苗山小罐茶》《红茶姑娘》《茶香醉了三千年》《一壶红茶风》《我的祝福是昌宁》等歌曲;创作拍摄了《千年茶乡》《就想来昌宁》等昌宁原创歌曲MTV;昌宁本土文艺工作者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剧《云茶飘香》获云南省新剧目暨青年演员展演银奖;建成了昌宁县综合文化展馆、昌宁红茶博馆和体验中心。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提高从业者劳动技能
通过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项目,在全县开展以“两减一增”、低产茶园改造及管理、茶园绿色防控、茶园间套作技术、高优茶园建设等内容为主的标准化茶园管理技术15000人次;培训红茶加工技术、晒青毛茶加工技术、烘青毛茶加工技术等标准化茶叶加工技术6000人次;培训茶叶审评员、茶艺师800人次,着力提升茶叶从业者的劳动技能。实施古树茶保护工程 着力打造古茶名山
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实施古树茶保护工程,打造了“温润世界”的昌宁红茶品牌。同时,围绕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布局,将漭水镇茶山河古茶树群、黄家寨古茶树群、温泉镇联席古茶树群、田园镇石佛山古茶树群等具有代表性的古茶树群落纳入旅游规划。昌宁古茶资源丰富,种茶历史悠久,共103个村(社区)1497个村民小组4.96万户18.75万人涉茶种茶,现有茶园31.5万亩。其中,古茶树面积4.9万亩,有古茶树20余万株。2023年,全县古树茶产量达85.1万公斤,实现产值2.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