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水平,有效排查调处化解家庭矛盾纠纷,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命案发生,实现“三下降一扭转”工作目标,龙陵县创新开展“一联三定四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分级分类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评估和包保调处化解稳控工作,有效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

“一联”横向联动、纵向交办。为切实解决县乡两级平行部门之间发现矛盾纠纷沟通协调不及时、联合调处化解稳控矛盾合力不足等问题,县乡两级建立矛盾纠纷横向联动、纵向交办机制,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分别由县乡两级综治中心牵头负责,联动公安机关、法院、司法局、民政局、县教体局、人社局、信访局、妇联等单位建立矛盾纠纷、涉稳隐患问题横向“每天一联动”、纵向“每天一交办”工作机制,县乡两级负责汇总当日办理、受理易引发“民转刑、刑转命”的矛盾纠纷或涉稳隐患问题,并于当日上报,县综治中心于次日对县级部门上报的问题交办到乡镇综治中心,各乡镇综治中心于次日对站所上报和县级交办的问题,逐一按“分析研判、评估定级、明确包保、系统管理”的程序推动落实调处化解包保稳控。2023年以来,县级共召开10次联席会议,乡镇召开125次联席会议,县级累计排查评估化解家庭安全风险80户,交办事项80项,乡镇累计排查发现高风险家庭133户,实现100%包保调处稳控,有效提升县乡两级矛盾纠纷发现调处化解稳控能力和水平。

“三定”精准评估、精准摸排。为破解家庭风险隐患排查难、对象不精准、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龙陵县通过“三定”(即:小组摸排初定、村(社区)研判议定、乡镇评估审定)规范评估程序、规范评估标准、规范评估办法,参照有无婚恋纠纷、有无刑满释放人员、有无精神障碍患者、有无扬言报复人员等12项评估参考,结合人员日常动态情况,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精准识别、精准评估。乡村组三级常态化坚持“一月一动态”“一月一增减”,实现动态管理、动态退出、动态评估、动态包保。小组摸排初定。由挂片包组的村(社区)两委成员负责召集小组长、驻村工作队员,并选取3-5名党员群众参加,以网格(村民小组)为单位,逐人逐户分析评估,初步形成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名册上报村(社区)。村(社区)研判议定。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负责召集乡镇挂村领导、两委成员、社区民警、驻村工作队员及网格员参加,对各网格(村民小组)上报的风险家庭逐一进行研判评估,经研判评估后,研判分析等级上报乡镇。乡镇评估审定。由乡镇主要领导或分管政法副书记负责召集综治、民政、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对村(社区)研判议定风险家庭逐一进行审定,精准锁定评估对象风险等级,并研究制定包保调处化解稳控方案,及时将风险家庭上报县综治中心备案管理,并及时录入“平安保山APP”智慧系统跟踪管理。开展“三定”以来,全县累计排查评估家庭75894户27.2万人,实现家庭安全风险评估全覆盖。

“四包”压实责任、化解稳控。为破解基层矛盾包保调处化解稳控工作责任弱化虚化问题,龙陵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因地制宜开展分级分类包保调处化解稳控。县级领导下沉一线推动化解。针对连续3个月风险等级未下降的高风险家庭,持续推广“四下基层”工作经验,按照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挂乡联村分工,由县级领导分片包干推动化解稳控,定期到乡村一线协调指挥、一线压责任,切实破解家庭安全风险和重点矛盾纠纷难题。乡镇领导包案示范化解。针对高风险家庭,组建以乡镇党政领导为队长,乡镇分管领导、挂村领导、部门负责人以及村(社区)党总支书记的包保化解小分队,负责包保调处化解稳控工作,乡镇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化解方案、亲自压实责任、亲自跟踪问效、亲自到一线化解。挂村领导包村联户化解。针对中风险家庭,按照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挂村联户原则,对所挂村(社区)的中风险家庭进行包保化解,定期走访中风险家庭,每月与乡镇主要领导汇报化解工作进度,常态化做好包保化解稳控、动态掌握风险情况。村组兜底包保常态长效化解。针对低风险家庭,村(社区)两委成员至少2个月走访化解1次,中风险家庭至少每月走访化解1次、高风险家庭至少每15天走访化解1次。网格员和村(居)民小组长针对高、中、低风险家庭常态包保化解,及时掌握日常动态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置、及时上报,确保矛盾纠纷和事态不升级。依托“平安保山App”智慧系统为家庭安全风险评估和包保调处化解稳控提供智能化支撑,高风险家庭与智慧系统重点关爱服务家庭同步匹配,中风险、低风险家庭与关爱服务家庭相匹配,并针对风险家庭责任包保和走访频次与“平安保山App”智慧系统同步融合,县级综治中心充分利用智慧系统对包保化解、定期走访、分析评估进行定期跟踪问效,为家庭安全风险评估和包保调处化解稳控提供“智治”支撑,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