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二批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昌宁县把“厕所革命”作为办好民生实事的重点任务,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在为民办实事中征求群众意见,用群众接受的改厕模式,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提升。

走进翁堵镇扁里村,房前屋后一个个用栅栏围起的化粪池,像“小花园”点缀在道路两旁的绿地间,整齐又洁净,而这种“小花园”正是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扁里村党总支立足群众需求和需要,一体推进改厕与污水治理取得的成效。群众对这一变化好评不断,也折射出“厕所革命”在人民心中的民生热度。
翁堵镇扁里村村民杨光平说:“以前我们农村大部分都是旱厕,雨水天粪污都会流出来,后来厕所改成了卫生厕,我们老百姓居住的环境得到了提升,我们都非常满意。”

在推行农村“厕所革命”中,翁堵镇综合考虑居住集中度,因地制宜,在农厕改造前上门实地调查,挨家挨户对群众进行改厕宣传引导,群众思想观念实现由“要我改”变成“我要改”的转变。
“目前,翁堵镇共改造户厕2833座,改厕率为81.3%。下一步,翁堵镇将继续高质量、严要求、高标准推进,让农村改厕惠民政策落地、落实、落好,解决好民生问题,为民办实事,确保改厕工作让群众满意,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翁堵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周永兴说。

在漭水镇翠华社区,走过家家户户,纯白干净的“蹲立式”厕坑、便捷的冲式抽水箱、独立的镜面柜,成了每家每户的“标配”。
漭水镇翠华社区街子村民小组村民熊学印说:“我们家的旱厕改成卫生厕以后,比较理想,相当卫生。”

漭水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段茂强介绍,在推进“厕所革命”中,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群众主动改厕的积极性很高,目前,漭水镇总计完成户厕改造1915座,卫生公厕改造11座。同时,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写进了村规民约,讲究卫生、爱护环境、提升居住条件在群众中已形成共识。
“下一步,漭水镇会积极根据有关政策,加强宣传,加大改厕力度,争取在厕改工作上做得更好,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让漭水的山更绿、水更美。”段茂强说。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虽小,却是民生工程。如今,昌宁的乡村,老旧旱厕已逐渐减少,新式冲水卫生间越建越多,“厕所革命”的“春风”已吹进所有村庄。下一步,昌宁县将突出示范强引领,进一步强化督导,完善“旬调度、月通报、季督查”工作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厕改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合力推进“厕所革命”落细落实,切实做到为民服务办实事,提升全县农村人居环境。
昌宁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炳奇说:“全县改建农村卫生户厕37673座,农村卫生公厕166座。目前,全县有农村卫生户厕49180座,124个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卫生公厕全覆盖。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持续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进度服从质量,常态化抓好问题厕所摸排整改,统筹推进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切实把‘厕所革命’这一民生工程真正做成‘民心工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十四五’末,全县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将达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