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昌宁县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条件为目标,持续优化就医环境、提高服务能力,用“小切口”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提升卫生健康工作水平。

这两天,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昌宁县田园镇达丙社区村民禹晓春带着孩子到昌宁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本想着可能跟以前一样需要等候很长时间,没想到这次就医过程很顺利。禹晓春说:“原来老门诊看病的人比较多,排队时间比较长,看病不方便。现在就比较好了,沙发座椅也有了暖垫子,看病不需要排队等候很长时间,非常方便。”

昌宁县人民医院是全县儿科疾病诊断能力较强的专科医院,儿科看病难成了堵点、痛点和难点。为了优化就医环境,昌宁县人民医院对儿科门诊进行改造升级,设置儿科诊室2间,建设了独立的候诊区和就诊区域。“为了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我们增设了午间门诊、周末门诊,同时,我们也动态监测每日的候诊人数,如果发现候诊人数超过20人,我们会临时增派医生和诊位,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缩短就诊时间。”昌宁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王锋说。

今年9月以来,昌宁县人民医院将门诊由10个增加到18个,同时增设专家门诊定期坐诊,释放优质医疗资源,所有门诊无节假日全天候开放,不断扩大医疗服务延续性,满足群众日常就诊需求。昌宁县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焦丽说:“过去,医院的专科门诊设置不规范、不齐全,群众看病就医多头跑、流程多、耗时长。增设了专科门诊后,方便了群众看病,节约了群众看病的等候时间。”

在昌宁县人民医院肾内科,一场腹膜透析置管术正在进行,经过半个小时手术,成功为患者建立了腹膜透析通路。“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的帮扶下,我们肾内科开展了腹膜透析技术,以前像这样的手术要到市级的医院才能开展。”昌宁县人民医院肾内科副主任段绍贤说。

漭水镇漭水社区腹透患者杨洪英说:“现在做腹膜透析可以在家里做了,不用到医院做,药是送到家里来,医生来指导,相当方便。”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昌宁县人民医院开展了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急性脑栓塞急诊取栓术、无导线起搏器植入、腹膜透析术等10项新技术。

“这些新技术的开展,提高了我们医院的诊疗服务能力,降低了群众的就医成本,提升了群众的就医获得感。”昌宁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卢绍琼说。昌宁县田园镇宝丰社区村民翟志东到昌宁县中医医院看病就诊,他先在医院公众号上完成挂号业务,然后到专科门诊就诊,再用手机完成缴费,整个过程只用了10多分钟,方便快捷的就医体验让他倍感暖心。

翟志东说:“以前来县中医医院看病,本来身体就不好,在交费室、门诊、检查室来回跑好几次。现在好了,可以在手机上挂号、交费、查看检查结果,非常方便。”为聚焦群众就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改善看病多头跑、流程多、耗时长的问题,昌宁县中医医院着力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模式,切实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我们医院将预检分诊、挂号、缴费合并在门诊导医台处完成,减少患者多头跑。我们医院开通了线上服务平台,在微信公众号上就可完成挂号、缴费、报告查询、医保移动支付等医疗服务,让患者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昌宁县中医医院预检分诊科副主任杨瑞梅说。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昌宁县坚持以服务能力提升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努力提升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让就医流程更科学、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

昌宁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张志贤说:“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在主题教育中,我们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改革,加快信息化建设,着力在人才培养、设备配置、专家资源下沉、改善就医环境、强化医德医风上下功夫,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了病、看得好病的愿望逐步实现,看病就医的获得感、体验感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