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投资保山

保山投资指南

发布日期:2025-05-14 08:10     来源:      点击量:

保山概况

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部,下辖隆阳区、腾冲市、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国土面积1.9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0余万人,有汉、彝、傣、傈僳、布朗等13个世居民族,华侨、侨眷、归侨50余万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区位优势

保山地处滇西咽喉,内与大理州、临沧市、怒江州、德宏州接壤,外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70公里,半径300公里范围内有5个国家级一类口岸,是联通中国与南亚30亿人口大市场最便捷的陆路通道。辖区内高速公路全面成网,大瑞铁路保山段建成通车,拥有2个“百万级”民航机场,已构筑了西出滇缅印、东联滇中城市群,北进川藏、南下滇西南城市群的便捷高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公路:境内公路里程2.24万公里。有8条国道(含3条国家高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27公里,实现5个县通高速公路。

铁路:境内建成大瑞铁路大理至保山段、蒲缥铁路专用线,铁路运营里程25.4公里,保山至昆明3个多小时通达。

航空:保山云瑞机场、腾冲驼峰机场,累计开通省内外航线69条。

水运:航道通航里程为462.68公里,现有码头3个(隆阳区瓦窑码头、昌宁江桥码头、昌宁珠街码头),审批认可的渡口有49道。


资源优势

历史文化资源

保山区划设治的历史悠久,长达两千多年。古代为哀牢国首邑,西汉设不韦县,东汉设永昌郡,为当时全国第二大郡。我国历史上第一条国际商道—南方丝绸之路从这里出境,中原汉文化、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南亚东南亚文化、侨乡文化、滇西抗战文化交相辉映。孕育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民国元老李根源、爱国华侨领袖梁金山、“改革先锋”杨善洲、英雄航天员桂海潮等大批杰出英才。


生物资源

保山的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和植被类型极具典型性,是我国白眉长臂猿之乡和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有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230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45种、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18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5种;基因多样性丰富,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世界自然博物馆”“哺乳类动物祖先的发源地”“人类的双面书架”“动植物物种基因库”。


气候资源

保山平均海拔1600米,海拔高差约3200米,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是唯一同时拥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高原气候7个气候类型的“极边之地”。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终年常绿,素有“春城中的春城”之美誉。年平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78%,地处北纬24°至25°之间,是黄金气候生态带和宜居首选生命带,森林覆盖率69.83%,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3827个,是“天然大氧吧”。


水资源

境内江河分属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水系,其中澜沧江在境内流程133.2千米;怒江在境内流程269.4千米;伊洛瓦底江为中缅国际河流,保山境内主要有其东源的两条支流瑞丽江(龙川江)和大盈江,瑞丽江(龙川江)保山境内干流河长 218.6公里,大盈江主要支流为南底河保山境内河长46.3公里和槟榔江保山境内64.1公里。


能源资源

水能:有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三大世界水系过境,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023.7万千瓦,在现有条件下可开发量为821.6万千瓦。

太阳能:保山是全省12个最佳开发区之一,全市具备条件开发光伏520万千瓦以上。

风能:境内年平均风速在每秒4.5米至9.5米左右,属于风能资源较好的开发区域,具备条件开发风电150万千瓦以上。

天然气:中缅天然气保山区域支线管道设计输量为每年4.35亿立方米。

地热资源:有大小温泉、沸泉群(点)317处,是中国已知的第二大热气田,热能蕴藏量达250多万千瓦。


矿产资源

保山辖区内共发现各类矿产70种,探明资源储量列入云南省储量统计管理的矿种有37种。硅、铁矿、火山石、石灰石、硅藻土等储量大、品位高,其中:硅矿估测储量1亿吨以上,已探明储量4077.6万吨,且硅矿石品质优良,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8%。


农业资源

保山物产丰富,被誉为“滇西粮仓”“云药之乡”“千年茶乡”“中国甜柿之乡”“中国紫皮石斛之乡”等。

小粒咖啡:保山是中国咖啡规模化种植的发源地,保山小粒咖啡被公认为“全国咖啡之冠”。全市咖啡种植面积14.49万亩。

中药材: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54.14万亩。

生态茶叶:全市茶叶种植面积66.84万亩,其中,古茶树资源的分布面积约为9.8万亩。

生态畜禽:全市生猪存栏262.74万头、出栏389.05万头;肉牛存栏62.58万头,出栏24.11万头。家禽存栏695.71万只、出栏1272.42万只。

高品质核桃:全市核桃种植面积460万亩。


文旅资源

保山风光奇特,文化遗存丰富,拥有“世界高黎贡山”“世界地热温泉博物馆”“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三大世界级文化旅游资源。

旅游:全市共有108个A级旅游景区,其中,5A级2个(火山热海、和顺古镇)、4A级15个,A级景区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有省级旅游度假区6个,中国传统村落142个,批发零售和住宿餐营业企业16827户。

文物: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09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级20项、市级56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07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41项、市级161项。

温泉:保山温泉资源分布密度位居全国第一,全市有240多处天然自涌温泉,硫磺泉、碳酸泉、富硒泉、氡氟泉等资源品位世所罕见,被誉为“世界地热温泉博物馆”。

体育赛事:持续举办“永子国际围棋大赛”“腾冲马拉松”“高黎贡山超级越野赛”等国际品牌赛事。

旅游商品:腾冲是“中国翡翠第一城”“中国琥珀之城”,隆阳南红玛瑙名冠玛瑙之首,龙陵黄龙玉获得国家地理商标认证,“国宝永子”、保山小粒咖啡、龙陵石斛、昌宁红茶、腾药、腾编、木雕等文化旅游商品琳琅满目。


人才资源

保山积极实施人才计划,人才总量持续增长,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56名“两院”院士、852名腾冲科学家论坛智库入库高层次人才(其中:47名高校校长、436名专家学者、278名企业家和金融机构负责人、91名国外科学家及科技官员)与保山保持交流合作。普通高校(含本科、专科)全日制在校生2.67万人,成人高校在校生0.31万人,市内中职在校生1.95万人。


园区优势

保山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9.67平方公里,是全省重点培育的千亿园区和首批确认的化工园区,重点发展绿色能源、绿色生物制造、绿色轻纺产业。

腾冲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16.1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加工及跨境贸易产业。

曼德勒缪达经济贸易合作区规划面积1.27平方公里,密支那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9.0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农业、农资、新型建材、轻工产品生产、旅游产品加工和综合物流等产业。

施甸产业园区规划面积6.5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绿色建材加工、绿色食品加工、绿色能源等产业链。

龙陵产业园区规划面积5.5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特色食品消费品产业和建材、文创现代服务产业。

昌宁产业园区规划面积4.3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生物资源加工、绿色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及绿色硅产业。


产业优势

一、高原特色农业

产业基础: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推进绿色食品、高原特色农业集群发展,打造“保山小粒咖啡、滇西粮仓、云药之乡、紫皮石斛之乡、千年茶乡”五大金字品牌。

咖啡:“保山小粒咖啡”区域公共品牌在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声誉评价中位列百强,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咖啡品牌。全市现有咖啡加工企业81户,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1户、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企业2户。成功引入瑞幸公司在保山投资建设了全国第一个趋“0”水洗果加工厂,为全省咖啡初加工提供了示范引领。同时,大力发展“咖啡+园区”经济,在保山产业园区规划180亩土地用于保山精品咖啡产业园建设,入驻咖啡精深加工及配套企业15户,已初步构建起全链条咖啡精深加工体系。

中药材:保山市中药材以腾冲市为主,腾冲野生中草药品种资源有430多种,其中:有采收价值的有232种,名贵品种40多种。腾药产业园纳入云南省“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列入云南省8个高质量建设专业园区之一,建成标准厂房约25万平方米,入驻24户企业。同时,位于中心城区的保山产业园区也具备良好的落地转化条件。

茶叶:保山是云南四大产茶区之一,古茶树及茶树资源丰富,是“云茶”品牌的重要组成。昌宁是全国唯一注册认定的“千年茶乡”,昌宁红茶品牌价值达85.69亿元,位居全国第四、云南第一。

石斛:龙陵紫皮石斛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占全国的70%以上和全省80%以上。成功申报注册了“龙陵紫皮石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培育石斛企业137家、石斛专业合作社26个、全县有7.5万余人直接或间接从事石斛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优势明显,已初步形成集标准化种植、精深化加工、品牌化销售、康养观光食用为一体,三产融合发展的石斛全产业链,实现全产业链综合年产值75亿元。

良种:施甸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水稻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国家级制种大县,满足了全国80%以上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种子需要。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施甸题词“云南施甸·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

重点招引:咖啡、茶叶、中药材、核桃、水果蔬菜、生态畜禽等产业龙头企业,做强“两端”,带动“中间”精深加工,推动产业链向高品质、高端化、高技术、高附加值迈进。


二、绿色工业

产业基础: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产业集群协作发展,构建起以绿色能源产业为主导,以绿色生物制造、绿色轻纺、绿色建材产业为特色的“1+3”工业产业体系。

绿色能源:引进通威、隆基等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出从“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片”的绿色硅前端产业链,以多晶单晶为主的光伏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成为全省硅光伏产业的四大基地之一和全国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

绿色生物制造:依托保山市药用动植物丰富资源,形成以天然药物(中药民族药)、中药材种植加工、生物医药研发生产等构成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体系。晨光生物、嘉保生物、泽元藻业相继落地,成为全省重要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美洲大蠊、龙陵紫皮石斛、水蛭、续断、红花、红豆杉、银杏等主要品种快速发展。

绿色轻纺:结合资源和气候优势,引入上海中昊、山东恒丰、云南格律丝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上游以缫丝、棉纺、包覆纱等为主,下游延伸拓展织、染、印、成品一体化发展产业格局。保山轻纺产业园先后荣获“全国轻纺产业试点园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等称号。

绿色建材:依托丰富的碳酸钙资源,引入昆钢嘉华、昊宇建材等企业,绿色建材产业已初现规模。

重点招引:新能源电池产业,绿色印染和中高档纺织面料及成品生产加工,中药饮片、生物发酵、提取等生物制造产业,新材料、小农机及矿产资源开发,消费电子、跨境物流、小家电等企业。


三、现代服务业

产业基础:聚焦旅游品牌化战略,推进农旅、文旅、康旅、节旅等融合,提升现代物流水平,发展“数字+”经济,持续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

文旅:先后引进雅居乐、世外乡村、凤凰文旅、华侨城等企业,实施了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顶级野奢酒店、农文旅融合精品庄园等30多个重大文旅项目。打造了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3个模范村、8个省级旅游名镇、10个旅游名村,持续打响“世界高黎贡山,世界自然遗产”旅游文化品牌。

物流:布局重要物流枢纽和骨干冷链基地,构建起“一线三园”枢纽节点,探索“一箱到底”跨境货运新模式,传统物流、冷链、电商、保税等新兴物流蓬勃发展。

数字经济:建成国际数据服务产业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初具规模,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重点招引:文旅融合、康养旅居、研学科普、户外运动、乡村旅游、低空经济等新业态企业,现代物流,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服务企业。



要素保障

2024年工商业用电销售电价情况表

用电类别

电度电价

容(需)量用电价格

政府代征基金及附加

到户电价

两部制电价用户

10千伏

0.4047

0.1464

0.049125

0.6002

35千伏

0.3475

0.0469

0.049125

0.4434

110千伏

0.3314

0.0396

0.049125

0.4201

单一制电价用户

不满1千伏

0.42558


0.049125

0.4747

1-10千伏

0.43587


0.049125

0.4850

35-110千伏

0.40866


0.049125

0.4578


                                 2023年保山中心城市用水价格

居民用水价格

非居民用水

2.7/立方米

3.15/立方米


                                                   燃气价格

时间段

非居民燃气价格

202411-20253

3.4/立方米

20244-10

3.25/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