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县区动态

一根甘蔗挑起的“金扁担”——记施甸县万兴乡东安村党总支副书记、施甸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杨浩流

发布日期:2025-11-20 17:49     来源:水墨施甸      点击量:

在怒江东岸的陡坡深谷间,东安村曾因一片甜蜜的甘蔗林焕发过生机,却也因市场波动、劳动力外流陷入沉寂。直到一名县人大代表扛起“一根甘蔗”,以初心与实干,为这片土地重新挑起了乡村振兴的“金扁担”。他,就是施甸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万兴乡东安村党总支副书记杨浩流。

初心如磐,破题产业困境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杨浩流扎根山乡的履职信念。面对甘蔗产业连年萎缩、村民信心低迷的困境,他没有退缩。2022年,在云南农垦集团施甸打黑分公司提出甘蔗种植扶持政策后,他敏锐地抓住机遇,带头分析研判、走村入户宣传政策,组织“坡改梯”、推广良种良法和地膜覆盖技术。短短一年,带动7户农户种植167亩,实现亩产6-7吨、当年回本且每亩盈利600元,重新点燃了村民的希望。

履职担当,重振发展信心

作为村党总支副书记和人大代表,杨浩流深知,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富。2023年,他以耕地流出整治为契机,整合土地资源,推进“坡改梯”542亩,引入机械化播种技术,培育规模种植户8户,其中100亩以上3户。他带领村民逐步探索从种植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路径,推动产业走向规模化、现代化。

创新模式,绘就振兴图景

在杨浩流的推动下,东安村创新“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2024年甘蔗种植户增至21户、面积突破1016亩,村集体获得土地流转租金11.85万元。种植大户杨朝国交售甘蔗850吨,毛收入40.8万元;养牛户张朝龙卖牛收入11万元。更可喜的是,产业带动60人次就业,实现务工收入24万元,村民乐有坤在家门口砍蔗80天收入2.1万元,还能兼顾家庭养殖。

通过“甘蔗+饲草”循环模式,东安村实现了“一块地三份收益”:蔗茎制糖保底收购、蔗叶养牛促进循环、务工增收不离乡土。这一模式以组织化提升效益、以科技化降低成本,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样板。

代表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自2020年当选县人大代表以来,杨浩流累计代表东安村、大水村、牛汪塘村5000多名群众提出议案12条,推动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和产业全面发展。在他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东安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9年的3600元增长到2024年的12600元。他先后两次被评为乡级优秀共产党员、村党总支优秀干部。

一根甘蔗,挑起了产业振兴的重担,更挑起了人大代表沉甸甸的责任。杨浩流用脚步丈民情、以实干赢民心,真正让甘蔗林成为群众的“致富林”,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坚实、越走越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