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昌宁县城所在的右甸坝近万亩水稻成熟,金色的稻田妆点着昌宁这座素有“田园城市”美誉的滇西小城,浑然一幅城在田中、田在城中、田城相拥的田园城市美丽画卷。田野里,到处都是人们秋收的忙碌身影,一台台小型水稻收割机在金色的稻田里来回作业,割稻、脱粒、装袋一气呵成,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田园镇勐廷社区青树台村民小组马芬今年种了1.4亩水稻,因为土地平整,马芬请了一台收割机帮助收粮,自家的农用车直接开到田边,谷子直接装到车上,40分钟就收割完了,省时省工又省力。“今年气候也好、雨水也好,种一亩四田收了30多袋,有2000多斤。”马芬介绍,今年种的品种是楚梗31,产量高、品质好,在留足自己家的口粮以外,其余全部出售,增加经济收入。
像马芬家一样,田园镇的很多粮农都迎来了一个丰收年。为抓好大春粮食生产,田园镇做足春耕备耕工作,对辖区内的农资、化肥、种子经营门市进行检查,严厉打击售假行为;严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种粮补助,科学引导群众做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和田间病虫害管理,提升群众种粮积极性,稳住群众的“米袋子”。

在金色的稻田里忙碌的,除了马芬这样传统粮农,还有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昌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富莲这样的“种粮大户”。王富莲正带领着农机队,趁着晴好天气,抢收成熟的水稻,一派繁忙的景象。“今年我们在田园镇种植了1000多亩的水稻,这边土地连片、土壤肥沃,气候、水利条件都很好,所以今年种出的水稻品质比较高,亩产也比较稳定。”王富莲说。

王富莲看好昌宁县城右甸坝区水田连片面积大,土地肥沃,适合推广规模农业和机械作业的优势,在田园镇流转了1000多亩良田,种植有机水稻。昌宁县硕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左金洪,则承接了王富莲1000多亩水稻的种植管理任务,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还增加了经济收入。除此以外,左金洪的合作社还种了2000多亩水稻,承接了全县2000多亩水稻的收割任务,一年下来,合作社毛收入360多万元。今年,为了提升亩产和效益,左金洪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做起了新的尝试。

左金洪一边指挥收割机收割水稻一边说:“今年我拿1000多亩试验直播,这个直播稻种植下来效果还是相当可以,一是抗倒伏,二是抗病理,比人工和机插,产量更上一层楼。”

昌宁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田园镇是全县粮食主产区之一,该镇把抓好水稻生产,提高口粮自给率作为重要的责任来落实,按照“稳面积、攻单产、增总量、保安全”的发展思路,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户水稻生产积极性。今年,田园镇主要种植景瑞4、云梗37、楚梗系列、昌梗系列等水稻品种。目前,已进入收割关键期,群众根据各自实际,趁着晴好天气,正在加紧抢收,确保颗粒归仓。田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员施煊壁说:“今年全镇种植水稻面积9550亩,包谷种植面积4052亩。今年的水稻,通过我们农业部门测产,平均亩产都是到600公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