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资讯  >  县区动态  >  正文

县区动态

施甸太平:努力打造种养循环示范乡镇

发布日期:2022-10-11 10:23     来源:保山日报      点击量:

利用肉牛养殖消耗饲料草,牛的粪便作为农家肥,又能回过头来促进农作物生长……近年来,作为施甸县农业大镇之一,太平镇坚持围绕生态农业做文章,积极探索,打造种养循环示范点,提高农业收益。

“去年我家大大小小卖了七八头牛,一共卖了十多万呢!”说起养牛,太平镇兴华村肉牛养殖大户杨顺东的脸上满溢着“丰收”的喜悦。五年前他离开外出务工的队伍,重返农门,回家养起了牛,种起了地,到现在,一家六口人看顾着20多头牛、7亩饲料草、13亩烤烟、20多亩“两青”作物,每年能实现20多万元的收入。

走进杨顺东家的肉牛养殖棚,几头体格健硕的牛正在进食草料。“我家主要养的是西门塔尔杂交牛。养牛是个精细活,每个环节都不能疏忽,我们村里的养殖专业合作社经常给村里的养殖户们提供养殖技术培训。”杨顺东告诉我们,草料对于牛的品质来说是很重要的,兴华村水肥条件好,但处于山区,可种植面积不多。近年来,村两委、村里的养殖合作社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养殖户在种植两青为主的基础上,匀出少量土地种植饲料草,将“两青”收成后剩下的枝叶以及饲料草作为草料喂牛,牛的粪便作为农家肥,又能回过头来促进农作物生长,形成了一个种植业与养殖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可大大提高农业收入。目前,兴华村全村400多户人家,养殖肉牛的有350多户,养殖头数达900多头;种植“两青”的有380多户,种植面积达3800多亩,成了小有名气的“养牛村”。

太平镇地处施甸县西北部,是施甸县农业大镇之一,烤烟种植、“两青”种植、猪牛养殖一直是这里的支柱产业。烤烟与“两青”作物轮作,种植与养殖的良性循环让这里的农户基本能够实现一亩地产出达到1万元。

太平镇党委书记郭瑞钦介绍,他们去年引进了金牧粮草种植项目,解决养殖产业青贮饲料不足的问题。金牧粮草中粗蛋白及其它营养物质含量均高,适口性好,是优质饲料。其适应性广,产量高,价格好,一次性种植,可重复收益可达20年。目前太平镇金牧粮草育苗基地已经成功育苗40多亩,后续将大力推广种植,增加农业综合效益,提高农户的种养积极性。

此外,为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太平镇在大坪子金岗元小组打造了一个种养示范基地,目前正在建设中。滔滔怒江北去,巍巍群山点翠,在金岗元种养示范基地的金牧粮草试验田里,精心培育的金牧粮草种已经长到了2米多高,来年春天,这里的养鹅基地、肉牛养殖厂、金牧粮草种植基地、生态农业观光园就将投入使用。郭瑞钦说,已经有外地客户订购了20亩金牧粮草苗,他们现在信心满满,会一直围绕群众增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将太平打造成为生态种养循环示范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