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施甸县聚焦农村环境整治提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制度体系,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形成了人人出点力,村庄更美丽的浓厚氛围。

在施甸县水长乡水长社区东村自然村,自从建起卫生厕、架起截污管网后,村民们对于美化家园的事情都非常上心,家家户户不仅把庭院布置得美观大方,还把家里家外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如今,走进这个小村庄,一股文明的气息扑面而来。今年51岁的杨幸福,每天一大早打扫卫生成了当天的第一项工作任务,看着干净、清秀的生活环境,她非常满意。


“原来家家拿得点柴、草,都是堆在路边,乱得很,现在家家喂得点鸡、喂得点猪,粪是当场就拿去地上了。卫生也好了,空气也好了,相当干净、舒服。”杨幸福说。


村民们的自觉行动是村庄变美的最大动力,而基础设施的改善又是对村民们最大的鼓励。东村自然村的改变还得从门前的这条小河说起。东村有一条全长1.82千米的小河,沿河村庄共计271户1261人,因污水管网入户管未完全接入主管,部分沿河居民生活污水及养殖废水直排水体。2023年2月以来,该村开展了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对黑臭水体沟渠淤泥、河岸河堤杂草、可见垃圾、河道沿岸进行全面清理,并对河岸东侧的1条排水沟和河岸两侧长年滞留污水的7条村庄巷道进行全面冲洗。同时,县、乡、村工作人员多次入户动员农户自主开展入户支管、化粪池配套建设,对应当接入主管网的生活污水应接尽接,对畜禽粪污进行收集后资源化综合利用。截至目前,水长河沿河村庄已建成截污主管3条,全长1400多米,新建沿河两岸农户生产生活污水排放支管9000多米,将两岸农户生活污水通过支管、截污主管接入污水处理厂进行末端处置。铺设的主管网和户管网覆盖沿河两岸农户217户,覆盖率达80%。
基础设施跟上了,村民的素质也要跟上。目前,水长社区已建立健全道路保洁、生活垃圾收集清运、河岸绿化管护、文化长廊保洁、河道清淤保畅、运维保障管理等6项制度,将保护生态环境相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积极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护,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在人居环境提升过程当中,就是以党支部引领,发动广大党员、群众,在每个月10日进行村庄清洁日保洁,通过3个保洁员进行日常维护,以及通过村规民约约束群众言行习惯,实施垃圾统一清运,每个星期至少两次,整个东村人居环境提升比较大,群众也比较拥护支持,绿美庭院建设也比较好。”施甸县水长乡水长社区党总支书记苏炳旭说。
在水长村党总支的带领下,东村自然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家家都是美丽庭院。走进丰收小巷,仿佛走进稻田的四季,簸箕画上的二十四节气,是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中的四季轮回,一幅幅拔秧、插秧、割谷子、打谷子、收粮食、庆丰收图景……为东村小巷扮上了漂亮震撼的“妆容”。走进东村人家,花草韵味点缀庭院,与淳朴的村民闲聊家常,品一杯粗茶,即可偷得浮生半日闲。说起村庄环境的变化,村民们感触很深。
“自己卫生打扫好,人人出点力,我们东村才更漂亮。”施甸县水长乡水长社区东村自然村村民潘继层说。
目前,施甸县全面推进绿美乡村建设工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7.06%,乡(镇)镇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75%,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7000余吨,实施绿美河湖建设2条,绿美交通建设256公里,村庄内、道路旁增果(绿)19032株,增花103000株,绿化美化面积达67404.37平方米,创建1个绿美乡镇、2个省级绿美村庄、105个市级绿美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