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02-2-30/2015-0722001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督查检查
  • 发布日期
  • 2015-07-22
  • 文号
  • 政务督查通报第8期
  • 浏览量
  • 主题词
关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工作任务上半年进展情况的通报

按照《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保政发〔2015〕64号)和《保山市人民政府督查室关于立项督查2015政府工作报告重要工作的通知》(保政督〔2015〕1号)要求,市人民政府督查室对市人民政府2015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工作任务上半年完成情况进行了跟踪督查,现将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初步预计,上半年全市可实现生产总值226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较上年同期和一季度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5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87.7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94.8亿元,增长9.5%。

(一)农业产业发展情况。预计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6.42亿元,同比增10%;农业增加值45.5亿元,同比增6%。实现夏粮产量26.77万吨,比上年增加0.88万吨,增长3.4%;大春粮食播种209.61万亩,比上年同期快播3.07万亩。特色产业发展形势较好,茶园面积达62万亩,毛茶产量3万吨,产值10亿元;桑园总面积达21.5万亩,春蚕养蚕量2.08万张、交茧698.95吨,分别增长22.47%和31.9%;水产养殖面积14.9万亩,总产量1.99万吨,总产值3.84亿元;蔬菜种植面积42.3万亩,产量45.5万吨,产值9.8亿元;水果种植面积达17.05 万亩;咖啡种植19.5万亩,产量4万吨,产值5亿元。新型农业组织发展迅速,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3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9户,工商注册家庭农场89户,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2个,种植大户4820户,农业庄园35 个。项目申报工作落实到位,编制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推广等申报项目14类、123个,共争取上级各类强农惠农资金3.06亿元。“中华茶商保山行”活动顺利举办,签约农业产业发展项目15个,项目协议投资金额9.96亿元。积极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项目,申报项目10个,项目总投资3700万元,申请省级项目资金900万元。

(二)工业经济发展情况。预计全市可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62亿元,同比增长16%。现有规模企业191户,2015年已新增24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6.5亿元,同比增长19.9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5亿元,同比增长16%。年内新入园企业38户,全市5个工业园区完成全部工业产值127.8亿元,同比增长23.7%;完成园区工业增加值42.24亿元,同比增长17.11%;园区经济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实现工业用电量17.3亿千瓦时,增长28%,增速高于上年同期22.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作推进有力,目前已初审978户,会审433户,共拨付266户微型企业扶持资金798万元,289户企业获得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2859万元贷款支持;预计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99.4亿元,增长19.6%。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75.4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6.54%,为省下达我市年控制目标195万吨标准煤的38.69%,预计上半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1.5%左右,可确保完成省下达我市年度及“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

(三)第三产业发展情况。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616.73万人次,同比增13.90%;实现旅游总收入42.84亿元,同比增26.52%。《保山温泉国家公园规划》全面启动,腾冲热海、悦椿温泉村、龙陵邦腊掌申报国家五星级温泉旅游企业正待审核批准,永乐温泉、黄瓜箐、蒲缥温泉、金碧温泉等温泉度假产品建成投入使用,龙陵松山抗战遗址旅游开发等7个省考核项目进展顺利,界头万亩油菜花、和睦百年红花油茶、来凤茶花园、潞江坝木棉沙滩、高黎贡山和昌宁天堂山等成为保山乡村旅游新亮点。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业务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围绕“宽带云南”建设任务,以“光纤入户”为重点,扎实开展“光进铜退”改造工程,加大投资建设4G,上半年三大运营商共投入8000万元进行基站建设,电子商务业务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保山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购”“云贡城”“钓宝购”等电商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工业、农业和商业企业自建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销售。全力稳定住房消费,出台了扩大住房公积金使用9项新政,努力增强职工购建住房能力,职工用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支付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租金、购建自住住房的贷款支持力度得到加大,公积金提取条件得到适当放宽。大力促进教育文化体育消费。预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4.3亿元,增长12%。

(四)投资工作情况。预计上半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40.2亿元,增长33.7%,增速高于上年同期0.9个百分点,持续4个月保持30%以上高位增长势头。列入省级“四个一百”的竣工、在建和新开工的2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48.4%。市级“四个一百”新开工项目53个,比上年同期增加2项,新开工和在建项目预计完成投资106.9亿元,增长14.3%,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39.2%。交通方面,保山机场完成机场跑道盖被工程及竣工验收和适航性检查,腾冲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已于3月27日开工;保腾高速龙江特大桥主缆架设完成施工,龙瑞高速保山境内段完成路面工程和交安工程,沙蒲一级公路路基工程完工50%,大链路、红色旅游线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农村公路建设按期推进,第一批建设计划1133公里已全部开工建设并完成,水泥混凝土路面铺筑535公里,集连特地区腾冲县200公里已完工75.4公里,招呼站建设具备开工条件;天猴高速保山境内段、隆阳至施甸一级公路、保山东南过境绕城高速、国道G320线改造、孙大公路工可编制、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推进顺利;保泸高速、黄草坝至龙镇桥段二级公路前期工作推进迅速,年内可以实现开工;澜沧江小湾库区、怒江—萨尔温江航运开发前期工作取得初步进展。工业方面,腾冲玄武岩纤维产业园和龙陵金属硅产业链延伸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难度较大,目前尚无实质性进展;保山复烤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正在进行场地清淤、清表及施工用电线路建设;中柏韩美服装项目年内完成投资7077万元,厂房和附属正在扫尾;宝佳鞋业项目完成投资300万元,一条生产线已建成投产;昌宁摩尔农庄项目年内已完成投资4675.1万元,生产设备已订购,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力元祥石业项目年内完成投资4530万元,已完成场地平整工程。能源方面,2014年农网改造项目全面开工,已完成110千伏线路架设62.24千米、35千伏线路62.5千米、10伏线路712.53千米、0.4/0.22kV线路1004.03千米,安装配电变压器294台,一户一表改造13695户;2015年农网改造项目陆续进入招标阶段;槟榔江三岔河龙头水库及电站进场公路、施工用电线路、导流洞、右岸低线公路、左岸上坝公路、桥梁、清水河弃渣场、猴桥至三岔河沿江农村道路等工程已完工,放空洞、溢洪道、引水隧洞、大坝、厂房、调压井等其他工程正在有序进行;龙川江龙头水库及梯级电站桥街、大平田、腾龙桥一级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龙文桥水库及电站预可研正在编制中。农业农村方面,全市已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动工各类水利工程2933件,昌宁立觉河水库已完工待验收,在建的腾冲花园、施甸红谷田、龙陵段家坝3座中型水库以及腾冲大坡等8座小(一)型水库和2座小(二)型水库,续建的隆阳区西水东调工程和龙陵勐糯东山引水工程进展顺利;河道治理、农村安全人饮和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推进顺利,年内将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昌宁弥泥河小流域治理项目等3件水土保持工程进展顺利。上半年,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53平方公里。旅游产业方面,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有序推进,昌宁温泉旅游小镇完成投资925万元;鸡飞旅游小镇完成投资600万元,澡塘美丽乡村全面竣工;漭水旅游小镇完成投资1305万元;沿江湿地至烧火处垭口水泥路路面浇筑,完成投资240万元。

(五)财税金融工作情况。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实施意见和方案正在调研修改完善中。认真落实新预算法,严格预算约束,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稳步推进预算公开,截至6月底,除涉密单位外,市、县两级政府预算和汇总“三公经费”预算、部门预算和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已通过政府网站或部门网站全部向社会公开。抓好重点税种、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税收征管,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97137万元,同比增收18456万元、增长4.9%,完成年初预算的53.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7290万元,同比增收25129万元、增长10.8%,增幅排名居全省州市第1位,完成年初预算的50.5%。强化金融支持,努力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年内新增恒丰小微支行1家,新增小额贷款公司2家;富滇银行龙陵支行、施甸支行正在有序筹备。6月末,银行存款余额678.63亿元,比年初增长6.32%;贷款余额489.03亿元,比年初增长9.31%。

(六)改革开放工作情况。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保山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方案》待省级批准同意后实施,县(区)政府改革方案正在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巩固,三级联动审批平台运行顺利,累计受理投资项目678个,涉及事项998件,投资概算358亿元。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首张“三证合一”已颁发。农业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出台了《保山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总体方案》《深化农业改革专项方案》等专项方案,完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地籍调查441199宗,确权登记发证366177宗;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2157宗,确权登记发证1778宗。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实现零突破,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264.18亿元,同比增14%,其中林权抵押贷款8.63亿元、农房抵押贷款余额371万元、农村土地抵押贷款余额148.5万元、经济林果权抵押贷款75万元。继续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经济、文化、人才合作,保山机场完成盖被工程,恢复每天5个航班;保山、芒市、腾冲3家机场的联动发展模式初步确定,腾冲县出台航空市场培育办法,设立专项资金,先后赴深圳、重庆、成都举办专场推介会,深航新开“深圳—昆明—腾冲”航班,昆航增开“昆明—腾冲”航班,正积极开展“无锡—昆明—腾冲”航线培育工作。黑泥塘边市区建设进展迅速,购物市场、口岸国际商贸城、黑泥塘加油站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国门温泉度假村、黑泥塘免税品商店建设项目正在进行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但受国际形势影响,进出口规模受限,预计可实现进出口总额9501万美元、同比下降44%。努力形成招商引资强大合力,上半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95个,同比增长23.06%,引进市外实际到位资金267.27亿元,同比增长23.09%。

(七)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加快“森林保山”建设,抓好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和森林火灾植被恢复,完成营造林18.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45万亩(木本油料基地建设4.38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0.29万亩),封山育林3.25万亩,低效林改造7.5万亩。完成绿化荒山行动任务105.83万亩,其中新造林3.11万亩,封山育林102.72万亩。继续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监测预警和综合执法能力持续加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各类试点村和美丽乡村示范点正在组织申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进网格化管理和平安社区创建工作有序进展,城市乱停乱放、私搭乱建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公交整治工作取得突破进展,服务能力和环境卫生质量显著提高。

(八)民生社会事业工作情况。认真落实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全市共开发就业岗位1.4万个,完成年计划的52.8%;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0.9人,完成年计划的54.5%;城镇登记失业人数715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9%,控制在年计划4.3%以内。全市新增发放“三项贷款”1.77亿元,涉及3214人,带动1.1万人就业。努力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五县(区)参保率、续保率均达到了95%以上。扎实推进连片扶贫和精准扶贫,大力推进整乡整村开发,落实到位各类扶贫资金4.38亿元,为目标任务的62.57%,其中整村推进项目资金3400万元,省级切块资金4313万元,信贷资金3.61亿元。不断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全程监控,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着力强化品牌培育,“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强势推进,全市制定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27个,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8%以上,制定保山市地方服务业规范52项,云南省地方标准2项,全市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各类认证企业285家,认证产品114个。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两免一补”和营养改善补助政策全面落实;抓好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已开工校舍建设项目164个,建设面积11.85万平方米,已竣工49个,面积5.18平方米,共完成投资4210.92万元。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市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82项,申报经费7419.34万元,引导企业投入经费3.11亿元。完善新农合和基本药物制度,全市共有218.05万人参合,参合率达99%;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470元,全市筹资总额达10.25亿元,住院费用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5万元。市人民医院、腾冲县中医医院、龙陵县中医医院迁建和腾冲县人民医院、昌宁县妇幼保健院扩建等重大卫生建设项目推进顺利,年内已完成投资11164万元。认真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项目申报工作正在推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共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311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申报足球特色学校17所。其他外事、史志、社科、档案、人防、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全面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三驾马车”拉动乏力。投资增长压力增大,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中项目建设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及征地拆迁工作难度大、进展慢,新项目开工率偏低,保持全市投资持续高位增长压力凸显;社会消费需求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居民消费意愿减弱导致城乡居民购买力不足,限额以上企业增长乏力;对外贸易持续低迷,受缅甸局势变化和内部政策调整,边境贸易木材、矿产品、咖啡进出口锐减,进出口总额出现负增长。

(二)工业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产品价格下滑是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糖价连续下跌,制糖企业亏损严重,铁矿石、水泥等工业品价格下跌、库存量增多,造成全市铁矿石、水泥生产行业大面积停产、产量剧减、产值下降;烟叶复烤、木材加工、食品制造增长乏力,而新兴工业正处于培育阶段,制约了我市工业的快速增长。

(三)融资压力进一步增大。全市投融资渠道单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项目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我市处于还债高峰期,政府性融资、新增贷款直接形成投资的力度减弱,全市资金缺口压力进一步加大。

(四)推进发展力度不够。部分单位部门及其领导对当前经济形势认识不足,对国家及省委、省政府政策研究不透,积极向上对接争取的力度不够,争先进位、比学赶超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不强,部分工作进展缓慢。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调节要灵,确保稳增长系列措施落地生根。要把全省2015年上半年经济工作暨园区建设会在保召开当做一次鼓舞干劲的动员会,认真研究政策,抓好各级稳增长系列措施的贯彻落实,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政策清单”。各县(区)、园区和部门都要组织开展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的清查和督查,确保中央和省市促进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用好、用活、用到位,并尽快取得预期效应。

(二)投资要实,推动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围绕省市“四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一带一路”重点建设项目,加强跟踪督导服务,加强施工、用地、用水、用电、用油和交通运输要素调配协调和供给保障。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重大项目建设,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和社会投资,拓展拓宽招商引资,推动重大项目开工投产。切实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努力促使前期工作相对成熟、投资拉动作用较强的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形成新的更多投资实物量。

(三)转型要快,力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产业上,要坚持强化投入,做大基地,培育主体,做强龙头,做优品牌,加快农业产业由资源型向商品型、品牌型转变,大力发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工业经济上,要帮助企业抓好产销衔接和市场开拓,针对停产、半停产和落规企业,加强调研,制定帮扶政策,强化保障要素供给,推动停产企业复产,支持半停产企业达产。服务业上,要加强引导和扶持,大力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企业和消费新兴业态,扩大贸易进出口商品种类,力促外贸恢复性增长;努力促进住房消费,落实首付比例、贷款利率、免征营业税等规定,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支持房地产业发展、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的作用,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四)社会要稳,切实抓好民生各项工作。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产业转型下岗人员、军队复转人员、失地人员就业。加快“贷免扶补”、失业人员小额担保、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担保“三项贷款”的审批、放贷进度,促进创业工作。鼓励义乌商贸城、工贸园区利用闲置厂房和场地,通过自建、合建、联建等方式建设创业示范园区。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问题。认真落实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惠民稳价作用,完善落实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做好居民生活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加大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投入力度,继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大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力度,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