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保山市加快建设体育强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方案》相关内容,切实抓好落实,现就《方案》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方案》制定的背景依据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19〕40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意见》(云政办发〔2020〕47号)精神,要求各州、市人民政府于2021年底前出台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结合保山实际,保山市教育体育局牵头起草了《方案》。通过公开征求意见、书面征求市直有关单位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建议,形成了该《方案》。
二、《方案》目标任务
到2022年,全市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全市人口的38.5%以上,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超过90%,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3人,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全面提升,我市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全省、全国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着力打造国际品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阶段性进展;体育文化影响力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升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筑牢高原特色体育强市建设基础。
到2035年,体育设施成为城市的明显标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全市人口的40%以上,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超过91%,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3人以上,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大于1.2小时;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省运会成绩及运动员输送比例位列云南省各州市前列,优势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国际品牌体育赛事平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活动深入开展,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产业总产值达到全省中上水平;体育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明显提升。
到2050年,全面促成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原特色体育强市建设,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保山体育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影响更加广泛,体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三、《方案》主要内容
《方案》分为二大部分,共18条。第一部分为重点任务,从18个方面明确推进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具体措施。第二部分为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营造良好氛围3个方面。
四、《方案》涉及范围
《方案》适用于全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包含市本级,五县(市、区),各街道(乡镇)、行政村(社区)及各体育类社会组织和体育类企业的体育工作开展。
五、《方案》执行标准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19〕40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意见》(云政办发〔2020〕47号)确定的标准执行。
六、《方案》注意事项
(一)市教育体育局切实发挥好牵头作用,各配合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以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培育体育产业市场和扩大体育文化影响力为抓手,加快体育强市建设。
(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文旅局、市教育体育局加强与省级部门的汇报对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资金并确保足额拨付到位和项目按时实施。市县两级要及时足额配套体育事业发展资金,加强体育事业发展资金使用监管,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三)对公共财政用于体育事业的资金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资金使用情况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七、《方案》关键词解释
“一州市一品牌,一县区一特色”:将优势体育项目和普及性广的健身活动打造品牌长期坚持,培植地方全民健身品牌活动(赛事)。各州(市)、县(市、区)在辖区内至少拥有一个以上有区域影响力、有发展提升优势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赛事)。
八、《方案》惠民利民举措
(一)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增强市民获得感
建设群众身边的中小型健身场地设施,重点支持小型、多样化的球类场地、户外运动设施和健身步道、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冰雪运动场地、多功能运动场(健身广场)等项目建设。对确有必要建设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合理布局、规范审批,兼顾社区使用需求。
(二)丰富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提升市民幸福感
按照“一州市一品牌,一县区一特色”的原则,培育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赛事),推广普及“三大球”、围棋、轮滑、健身气功、广播体操、民族健身操(舞)等科学规范、亲民惠民的健身方式,促进全民健身生活化、常态化。
(三)加强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增加市民的安全感
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化健身技能培训,每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800名。扶持体育社会组织培训机构、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和发展,丰富全民健身服务机构。健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鼓励运动员、教练员参与志愿服务,探索将符合条件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纳入社会工作者序列。推进全市科学健身指导站点提质升级,科学健身深入城乡社区,实现服务规范化、经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