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保山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保政办发﹝2022﹞69号,以下简称《规划》)。为便于各单位和社会公众广泛知晓《规划》内容,现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
(一)十三五取得的成绩。“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为引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补短板、强弱项、促跨越,保山市卫生健康事业获得长足发展。2020年末,全市城乡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4.38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降至5.17‰、7.31‰、4.54/10万,有医疗卫生机构1404个,卫生技术人员18161人,卫生机构实际开放床位数17122张,有执业(助理)医师6203人,注册护士8690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床位7.04张、执业(助理)医师2.55人、注册护士3.57人,每万人口拥有专业公共卫生人员数7.73人,每万人口拥有3.79名全科医生。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一是历史发展机遇。随着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战略部署,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二是区域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民族团结示范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定位将对保山市卫生健康对外交流合作和区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三是建设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战略目标为保山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全面发展奠定发展新方向。
(三)“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挑战。一是疫情常态化防控带来新挑战。随着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传统和新发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艾滋病、肺结核、禽流感、登革热以及其他突发传染疾病防控难度大,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和公共卫生应急响应机制亟待完善。二是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仍较为突出。随着城镇化进一步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素养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多样化的卫生健康服务要求越来越迫切。但是,保山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布局不合理、高端人才匮乏的问题依然突出。三是学科、专科结构亟待优化。康复医学、精神卫生、老年医学、儿童医学、重症医学等专科能力较弱,中医药服务特色优势发挥不充分,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学科发展不足、核心能力不强。四是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滞后,远远不能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卫生健康信息建设缺乏高层次的统一建设方案,统筹性、协调性较差。卫生健康信息“孤岛”、信息“烟囱”问题突出,各机构之间、系统之间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二、编制依据
《保山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健康云南2030”规划纲要》《保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云南省“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
三、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共保山市委、市政府关于“立足保山,辐射周边和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滇西医疗卫生辐射中心建设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建设现代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全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积极推进健康保山建设。
(二)主要内容。《保山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共4章18节:第一章规划背景2节,包括“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效,“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共3节;第三章重点任务9节,包括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强化医疗服务能力、聚力打造滇西医疗卫生辐射中心、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加强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推动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动能;第四章保障措施4节,包括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政府投入责任、强化监测评估、强化宣传引导;附表2张,保山市“十四五”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表,保山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分工表。
(三)指标说明。《保山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25项,包括三类,一是增加指标1项,根据保山实际增加国家卫生乡镇覆盖率;二是优于全省规划指标6项,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国家卫生县城(城市)数量占比、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千人口注册护士数、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严重精神障碍规范管理率;三是保持全省规划指标水平18项,如人均预期寿命,详见《主要指标表》。
附表:
主要指标表
领域
|
主要指标
|
单位
|
性质
|
2020年
|
2025年
|
云南省
2025年指标
|
健康水平
|
人均预期寿命
|
岁
|
预期性
|
74.38
|
77
|
77
|
孕产妇死亡率
|
/10万
|
预期性
|
4.54
|
≤10
|
≤10
|
|
婴儿死亡率
|
‰
|
预期性
|
5.17
|
≤4
|
≤4
|
|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
|
预期性
|
7.31
|
≤6
|
≤6
|
|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
%
|
预期性
|
14.08
|
≤14.05
|
≤15
|
|
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
%
|
预期性
|
49.33
|
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
|
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
|
|
健康生活环境
|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
|
预期性
|
20.86
|
25
|
25
|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
%
|
预期性
|
39.74
|
24
|
24
|
|
国家卫生县城(城市)数量占比
|
%
|
预期性
|
100
|
100
|
95
|
|
国家卫生乡镇覆盖率
|
%
|
预期性
|
0
|
>10
|
/
|
|
健康服务供给
|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
张
|
预期性
|
7.04
|
7.53
|
7.5
|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
人
|
预期性
|
2.55
|
3.2
|
3.2
|
|
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
|
人
|
预期性
|
0.32
|
0.62
|
0.62
|
|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
|
人
|
预期性
|
3.57
|
4.20
|
3.85
|
|
每千人口药师(士)数
|
人
|
预期性
|
0.18
|
0.54
|
0.54
|
|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
|
人
|
预期性
|
3.79
|
4.5
|
3.1
|
|
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
|
人
|
预期性
|
7.7
|
9.75
|
在2020年
基础上增长30%
|
|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
个
|
预期性
|
2.8
|
4.5
|
4.5
|
|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
|
%
|
预期性
|
--
|
≥70
|
70
|
|
健康服务
|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
%
|
预期性
|
93.24%
|
>90
|
>90
|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
%
|
约束性
|
94.76%
|
>90
|
>90
|
|
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
%
|
预期性
|
90
|
>90
|
>90
|
|
严重精神障碍规范管理率
|
%
|
预期性
|
92.16
|
93
|
82.5
|
|
健康保障
|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2019年)
|
%
|
预期性
|
26.87
|
26左右
|
26左右
|
健康产业
|
健康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年均增长
|
%
|
预期性
|
10
|
10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