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02-2-/2023-0327003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政策解读
  • 发布日期
  • 2023-03-27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解读《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保山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3年3月27日,保山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保山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便于更好地理解《实施意见》相关内容,切实抓好落实,现就《实施意见》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实施意见》制定的背景依据

《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以下简称《纲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云南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结合保山实际,由市气象局起草《实施意见》。通过书面征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市级相关单位意见,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形成《实施意见》(送审稿)。20233月17日,经第五届市人民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审定,形成了该《实施意见》。

二、《实施意见》任务及保障措施

《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出台的《纲要》《意见》结合《保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О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保山市“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对气象工作的要求,5个方面明确18项主要任务,提出5项保障措施,为保山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气象保障服务。

三、《实施意见》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分为三大部分,共18条。第一部分分为指导思想、发展目标。第二部分为主要任务,包括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和应用、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提高气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强化滇西生物生态安全屏障气象科技支撑、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五个方面。第三部分为强化组织实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布局、加强法治建设、推进开放合作、加强投入保障五个方面。

四、《实施意见》涉及范围

《实施意见》适用于全市理顺气象管理体制、规范气象运行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投入保障,提高气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推动各级各部门履行气象工作职责,促进气象高质量发展。

五、《实施意见》执行标准

《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办发〔2022〕11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云南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22〕40号)。

六、《实施意见》注意事项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解决气象高质量发展中存在各种困难和问题,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纳入相关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做好资金、项目、用地等支持保障,形成部门协同联动、上下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格局;市气象局要加强对本实施意见落实的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着力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

(二)统筹规划布局。实施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开展建设规划立项,优化气象设施布局,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气象服务供需适配、主体多元;落实相关行业气象统筹发展机制,将各部门各行业自建气象探测设施纳入国家气象观测网络,由气象部门实行统一规划和监督协调。

(三)加强法治建设。严格执行气象法规、规章及其配套制度,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有效保障气象数据安全;落实气象预报统一发布制度,规范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气象信息服务等活动;加强防雷、升放气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安全监管和行业监管;加强气象和相关标准应用实施。

(四)推进开放合作。深化与云南省气象局密切合作,共建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现代化建设体系;各级各部门要联合气象部门,深入实施气象与各行业、各领域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合力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

(五)加强投入保障。完善与气象部门管理体制相适宜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强化气象领域可持续的财政保障机制;切实加强对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按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持续落实气象事业发展资金,并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按规定保障气象工作者有关待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

七、《实施意见》关键词诠释

“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措施:2022年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印发了《“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的通知》(云防汛办〔2022〕20号),文件明确了气象部门“1262”精细化预报气象服务工作要求,即:制作“提前12小时预报强降水(大于50毫米)落区精细到县、提前6小时和提前2小时强降水预报落区精细到乡镇”;各级防指根据气象部门的强降水预报预警及时指挥调度,指导有关地方做好风险防范应对工作要求,即:“提前12小时划定防范重点区、提前6小时预置救援力量并组织特殊人群转移、提前2小时组织受威胁人员转移”进行防范应对。

八、《实施意见》创新举措

(一)理顺气象管理体制,明确了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单位,形成部门协同联动、上下推动、气象部门综合协调督促的气象高质量发展格局。

(二)规范气象运行机制,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纳入相关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各部门各行业自建的气象探测设施纳入国家气象观测网络,规范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气象信息服务等活动,加强防雷、升放气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监管和行业监管。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气象人才培养统筹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激励气象科技人才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

(四)落实投入保障机制,切实加强对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纳入相关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做好资金、项目、用地等支持保障,按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持续落实气象事业发展资金,并纳入各级财政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