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02-2-05_Z/2015-0617002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发展规划
  • 发布日期
  • 2008-08-26
  • 文号
  • 保政发〔2007〕27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关于保山市“十一五”生物能源产业发展意见

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

保山市“十一五”生物能源产业发展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生物能源是我国仅次于煤与石油的第三大能源,是国家应对全球性能源危机采用生物置换生产燃料而着力发展的新产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我国发展生物燃料产业已做出三个发展阶段的统筹规划。为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创建生物能源大省的战略构想,着眼于未来能源产业新格局,结合保山实际,特制定我市“十一五”生物能源(生物燃料)产业发展意见。

一、机遇和挑战

(一)生物能源产业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重点研发和推广生物能源。欧盟提出,到2010年生物燃料占交通燃料的份额达到6%;美国提出,到2020年生物燃料在交通燃料中的比例达到20%;瑞典提出,2020年之后利用纤维素生产的燃料乙醇全部替代石油燃料,彻底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据有关专家估计,生物质能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组成部分,到本世纪中叶,采用新技术生产的各种生物质能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能耗的40%以上。

我国首选推广生物能源替代石油产品。有专家预测,我国石油稳定供给不会超过20年,很可能在实现“全面小康”的2020年,就是石油供给丧失平衡的“拐点年”。近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生物燃料产业做出三个阶段的统筹安排:“十一五”期间实现技术产业化,“十二五”期间实现产业规模化,2015年以后大发展,预计到2020年,我国生物燃料消费量将占到全部交通燃料的15%左右。

自2000年4月国务院批准开展变性燃料乙醇研究与实施以来,燃料乙醇的生产应用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等9个省试点推广。目前,各项政策和配套措施相继到位,已创立了成功的生产、运营模式,燃料乙醇生产能力达到102万吨,E10乙醇汽油被消费群体广泛接受。

生物能源产业将成为云南最大的新兴产业。按《云南省生物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到2020年全省将形成年产300万吨燃料乙醇、80万吨生物柴油的生产能力,产业总产值330亿元,其中农、林业产值110亿元,工业产值220亿元。届时,云南生物能源产业将成为继烟草、冶金、化工、电力之后的第五大产业。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在保山、临沧、德宏、红河建设5至10万吨糖蜜和薯类酒精厂,在楚雄、红河、曲靖、保山、临沧、德宏、版纳、怒江、玉溪等地布局发展1至5万吨生物柴油厂。

(二)发展机遇

1.保山已被列入云南省生物能源发展规划的重点地市,将在发展生物能源产业上得到国家和省级的更大支持,对我市起步发展新产业,规避风险十分有利。

2.保山工业已具备开发生物能源的条件。从保山生物资源丰富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条件看,保山工业涉足新能源领域面临着良好的环境条件,具有强劲的发展后劲。目前我市已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康丰、保升龙、恒盛三大糖业集团都对此持积极态度,希望在生物能源领域有所作为。

3.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既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全面带动农业产业化,构建和谐社会;又有利于推动全市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

(三)面临的挑战

1.打破现有农业和能源市场经济格局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从目前情况看,在能源作物产业化、种植生产市场化及消费市场常态化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在长期的发展中调整和完善。

2.人多地少,耕地地形复杂,制约规模发展。保山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林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耕地少、地形复杂成为制约我市规模发展生物能源产业的因素之一。

3.生产、运营模式缺乏技术、市场和经验,仍需进一步学习、探索和实践。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可再生能源法》为指导,按照“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的动态调整原则,贯彻需要与可能相结合、速度与效益相统一、兼顾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发展思想,着眼未来能源市场格局,充分发挥保山生物资源丰富、林多地少、内依外联的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稳步推进,为保山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有效的能源资源支撑,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动,把保山建设成云南重要的生物能生产基地,把生物能源产业培育成保山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市形成年产燃料乙醇20万吨的生产能力,工业总产值7.5亿元,工业增加值2.8亿元。全市甘蔗种植面积50万亩、木薯种植面积28万亩(含境外)、脱毒甘薯种植面积40万亩;年产甘蔗225万吨、木薯56万吨、甘薯80万吨;年产糖蜜乙醇3万吨、木薯乙醇8万吨、甘薯乙醇10万吨;新建年产燃料乙醇5万吨生产线4条。推广种植膏桐30万亩、油桐种植5万亩、其他木本油料植物种植5亩;年产膏桐籽3万吨、油桐籽0.5万吨,力争新建一条生物柴油示范生产线。

三、规划和布局

“十一五”我市能源作物种植规划安排在四县一区及部分境外合作地区,种植品种选择甘蔗、木薯、脱毒甘薯、膏桐、油桐及其他木本油料植物。生物燃料生产布局在隆阳、龙陵、腾冲、昌宁四县区;销售消费试点在全市四县一区布局。

能源作物种植规划

全市能源作物种植规划总面积158万亩。

表1 保山市能源作物种植规划

单位

甘蔗

木薯

甘薯

膏桐

油桐

其他油树

隆阳区

万亩

15

8

10

10

1

0

施甸县

万亩

9

2

6

8

2

1

腾冲县

万亩

2

13

4

1

2

3

龙陵县

万亩

9

4

4

5

0

0

昌宁县

万亩

15

1

16

6

0

1

合 计

万亩

50

28

40

30

5

5

注:腾冲木薯种植面积包含境外种植12万亩

生物燃料生产加工布局

原料初级加工点(包括收购、切片烘烤、初级榨油等)围绕原料地半径10~30公里范围内布局,甘蔗原料全部交给现有糖厂提糖后生产96%v/v糖蜜乙醇,燃料乙醇生产布局在隆阳上江、龙陵龙塘、腾冲荷花、昌宁卡斯4个点,生物柴油生产布局在隆阳区。

表2 保山市生物燃料生产布局

县区

燃料乙醇(万吨/年)

生物柴油(万吨/年)

生产线

(万吨/年)

糖蜜乙醇

薯类乙醇

生产线

(万吨/年)

膏桐

油桐

其他

数量

能力

数量

能力

隆阳

1

5

0.7

4.5

1

4

1.0

0

0

腾冲

1

5

0.1

4.3

0

0

0

0

0

龙陵施甸

1

5

0.8

4.0

0

0

0

0

0

昌宁

1

5

0.7

4.3

0

0

0

0

0

合计

4

20

2.3

17.1

1

4

1.0

0

0

注:糖蜜乙醇、薯类乙醇已折算成燃料乙醇

生物燃料推广使用试点布局

通过与中石油或中石化合作,2008~2010年在隆阳区、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施甸县各分设2~3个乙醇汽油加油站点,用E10号乙醇汽油在公务、公交和出租车中试用推广;2010年在隆阳区、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各分设2~3生物柴油加油站点,分别用B25和B100号生物柴油在公务、公交和签约运输公司中试用推广。

四、保障措施

(一)政府引导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协调服务组织。市政府成立以主管工业和农业的副市长分别为组长和副组长的“保山市生物能源产业领导小组”,成员由市经委、农业局、林业局、科技局等单位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经委,抽调相关部门人员负责日常工作、指导、管理、协调、督促全市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工作。

2.制定规划,统筹安排和指导作物种植。由农业部门牵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中长期原料发展规划,指导好能源作物种植试点、种植规划的实施。

3.办好样板,加大宣传。在各县区分别开办1~2个能源作物良种良法样板基地,通过电视、报纸、会议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提高认识,扩大影响面。

(二)政策支持措施

1.放宽条件,鼓励参与,提供法律保护。涉及能源作物种植的承包、转租合同和林权证的公证、申报,无论大小一律给予优先办理,鼓励全民投资参与。

2.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市级将生物能源项目作为重点项目向省级申报支持,2007—2010年,从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作前期费用。

3.涉及生物能源项目,无论是新建还是技改项目,享受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节能、循环经济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企业推动措施

1.“十一五”期间选择康丰、保升龙、恒盛三大糖业集团启动燃料乙醇生产项目,2008年燃料乙醇产量达到5万吨。

2.2008年前招商引进2—3家有实力的企业,承担木本油料作物的种植开发项目。

3.2007年内完成与中石油或中石化的合作协定,制定出生物燃料销售、消费的布局和实施方案,2008年起实施布点工作,部分试点油站投入试运营。

二OO七年二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