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02-2-07_Z/2015-0617001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发展规划
  • 发布日期
  • 2008-08-26
  • 文号
  • 保政发〔2007〕26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关于保山市“十一五”硅工业发展意见

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

保山市“十一五”硅工业发展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硅工业和电力工业是我市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重要产业,坚持“矿电结合”,促进矿电产业的良性互动,是打牢和夯实保山工业立市基础的关键,也是推动经济较快增长、财政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为加快培育硅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现就加快全市硅工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硅工业发展现状

(一)现状

我市从1994年12月开始建设第一台工业硅冶炼炉,至今企业已发展到15户,矿热电炉21台,总装机容量13.6万KVA,其中:4000KVA以下的5台,5000KVA有3台,5000KVA以上的13台。在职职工3200人。2006年共生产金属硅32233吨,实现工业产值2.34亿元,利税1288万元。由于硅工业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工作更显重要。近几年来,无论是老企业还是新上项目都积极采用布袋收尘等新技术、新工艺治理和回收烟尘,回收到的烟尘(微硅粉)做副产品销售,减少了污染,提高了生产效益。

(二)存在问题

1.产业集中度低,企业生产规模小。表现为:一是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二是产品单一,优质级别产品比重低;三是管理水平低,单位能耗高;四是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环保投入不足,治污设施不完善,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五是矿山无序开采,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现象突出。

2.电矿结合矛盾逐步显现。一方面,由于诸多因素造成我市供电成本增加,长期靠低电价维持生产经营的硅工业难以生存。另一方面,硅工业产品属原材料型产品,附加值低,效益不高,对电价的依赖性很大。

3.还原剂单一且难以持续保障。生产一吨金属硅须耗木炭约0.8吨,木炭持续保障难度很大。积极探索,研究用煤炭、石油焦和其它工业废渣替代木炭的适用技术,成为当前硅工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硅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发展趋势

金属硅主要用于生产硅橡胶、硅树脂、硅油等有机硅;生产多晶硅、单晶硅等含量为99.999%的高纯硅以及配制硅铝、硅铁、硅铜等有特殊用途的合金。微硅粉被广泛用于耐火材料、化工产品和混凝土行业。可见,工业硅是当代高新技术领域和重要基础产业广泛运用的结构和功能材料,被称为“工业味精”。用金属硅加工提纯的高纯硅,则是集成电路、整流元件、功能晶体管、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因此,硅被称为“半导体之王”。

中国是金属硅生产大国与出口大国。以近年来的国内市场看,国内产量每年约100万吨,其中出口量占一半以上。有些产品在国外加工提纯后,再进口国内,随着现代科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工业硅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我们应依托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开拓和发展我市的硅产业,支持和帮助企业自主创新、攻克技术难关,延伸硅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硅工业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

(二)比较优势

1.具备发展的资源基础。我市境内的硅矿石资源比较丰富,已经探明的储量有2942多万吨(远景储量5000万吨),主要分布于龙陵县和昌宁县,SiO2含量在95%以上,是冶炼工业硅和加工硅微粉的优质原料。目前,在腾冲、隆阳等县区也探明有硅石资源,随着地普、勘探工作的深入,硅石储量还会有新的突破和增加。

2.具有较好的电力优势条件。到2006年末,保山电网发电装机总容量为48.28万KW,占可开发量的17.5%,2006年发电量为15.51亿KWH。按照保山电力“十一五”规划:2007年供电量23.6亿KWH, 2010年供电量达50亿KWH,为我市硅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矿电结合,实现两大行业共赢。

3.国家鼓励西部工业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鼓励西部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鼓励外商进行投资、合资、合作,为我市硅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几年来,通过招商引资,筑巢引凤,云冶集团、缅籍外商、浙江、福建、广东等外资企业纷纷入驻保山,运用大企业、大集团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全面提升我市硅产业的发展水平。

三、“十一五”硅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强化资源战略意识,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着力发展精深加工和延伸硅产业链,努力提升硅工业装备水平、技术含量、经济效益,实现全市硅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树立全面的资源观,科学开发利用硅石资源,提高自有资源保障程度,充分利用我市矿电资源优势,把矿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实现两大行业的互利发展,推进矿电结合,提高保山矿电资源的综合利用率。2007年硅铁加金属硅产量达到8万吨,2008年11万吨,2009年14万吨,2010年16万吨。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强化企业管理,节约原燃材料,把保山建成全省重要的硅生产加工基地。将能耗指标控制在12000KWH/吨以内,二氧化硫排放削减目标为4.4%,硅工业实现产值13亿元以上。

四、产业布局及重点

(一)布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和《关于推进铁合金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发改产业〔2006〕567号)文件有关严格执行准入管理的要求,针对全市硅产业现状,在2007年底以前淘汰5台4000KVA及其以下矿热电炉,2009年底以前淘汰3台5000KVA矿热电炉。从矿石资源、电力供应等方面入手进行整合,把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对上规模、市场销路好、企业经营效益好的企业实行重点扶持,使其做大做强。支持云南永昌铅锌公司年产10万吨硅铁项目建设。硅产业重点布局在龙陵、昌宁、腾冲三县,支持以云南永昌铅锌公司、贞元硅冶炼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企业适时开发硅微粉,有机硅、多晶硅系列产品,着力打造硅产业基地。今后要按关小上大的原则发展硅工业,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准入条件,主体设备必须是12500KVA及其以上方可批准实施。

(二)发展重点

在稳定生产金属硅的同时,注重提高2202、1101等级别的比重,并探索和研发硅系列产品,依靠技术进步,延伸硅产业链。根据我市的实际,还应重点发展硅铁、硅微粉、微硅粉。在“十一五”期间,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集团,研究发展多晶硅等升级产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实施“矿电结合”战略。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工业立市”、“矿电结合”的重要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夯实基础、培育支柱不动摇,支持和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创新管理,发展和延伸硅产业链。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各县(区)要按照时限要求制定并实施淘汰计划,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努力开拓“两个市场”,确保我市“矿电结合”扎实推进。

(二)严格控制总量扩张,鼓励硅产品深加工发展。加强硅产业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硅产业建设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严格执行行政许可程序,按规定办理相关的核准和备案等手续。

(三)加强资源管理,坚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重。逐步实现矿产资源的法制化管理,依法整顿矿山秩序,坚决制止乱挖滥采、破坏资源的行为。依托有实力、有经验的地勘专业队伍,对腾冲、瓦窑等地的硅石资源进行实勘,增加后备资源储备。

(四)加快整合步伐,走集约化发展道路。通过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对企业规模、装备能力和产品标准做出具体规定,着力引进省内外骨干企业,按照市场规律,通过收购、控股、参股等手段,拓宽融资渠道,整合企业资产和资源,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实现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五)加快电力发展,推进矿电结合。以槟榔江、龙川江、怒江流域梯级开发为重点,兼顾其它县区小水电开发,加快水电资源开发,增强电力供应的调节能力,真正形成“以电带矿,以矿促电”的有机协调。电力企业应准确测算供电成本,计算出保本微利的丰水、枯水期供电价格,同时应适时掌握代表全市平均水平的硅产品保本销售价格。做到电价与硅产品价格相协调。通过采用电价与矿产品价格联动的方式,实行电、矿行业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保证电矿结合的最大收益。

(六)实施清洁生产,发展硅行业循环经济。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回收废弃物,降低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贯彻实施,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做好指导、监督、考核工作,帮助企业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全员参与,杜绝浪费,节约成本等措施,加快科技攻关,积极探索木炭替代技术,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做到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和创造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提高员工素质,确保安全生产。一是抓好技能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点抓好特种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发证工作,做到持证上岗。二是切实抓好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治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定期排查事故隐患。三是督促、帮助企业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二OO七年二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