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02-2-/2019-0628005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保政办发
  • 发布日期
  • 2019-06-28
  • 文号
  • 保政办发〔2019〕32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山市加快推进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

《保山市加快推进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6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保山市加快推进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安排部署,坚持市场导向、绿色生态、低碳循环、高效安全的发展方向,推动全市烟草产业控总量转方式增效益,把保山打造成“云南最具影响力的烟区”“工业企业原料需求最旺盛的烟区”“滇西烟叶集中复烤加工中心”和“全球领先的香料烟生产加工基地”。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按照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的发展理念,立足气候土壤条件和环境资源禀赋,优化烟叶生产布局,强化烟区生态保护,发展环保节能加工,探索烟叶生产加工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构建资源利用节约高效、生产过程绿色环保、能源消耗低碳安全的绿色烟草产业发展体系。

(二)坚持市场导向,转型发展。以工业企业原料需求为导向,推动烟叶生产向生产条件好、工业评价好、烟农效益好的烟区集中,彰显烟叶质量特色,打造全国知名的清甜香型山地生态烟叶产业带,提升保山烟草的行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坚持高效生产,优质发展。着力实施科技兴烟战略,提高全市烟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控量、提质、增效同步推进,烟草产业规模长期稳定、效益持续提升。

(四)坚持政府引导,行业主导。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组织领导,强化各方保障。全市烟草行业(企业)要主导全市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各有关单位要主动协调配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三、目标任务

(一)规模目标

到2022年,全市规划基本烟田116万亩(烤烟100万亩,香料烟、生切烟丝16万亩),其中:核心优质烟区稳定在52万亩左右;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42.5万亩左右,香料烟(含生切烟丝)种植面积稳定在7万亩左右;烤烟产量稳定在115万担左右,香料烟(含生切烟丝)产量稳定在21万担左右;烤烟烟叶复烤量达130万担左右,香料烟(含生切烟丝)加工量达45万担左右。

到2025年,全市规划基本烟田116万亩,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46万亩左右,香料烟(含生切烟丝)种植面积稳定在7.2万亩左右;烤烟产量稳定在120万担左右,香料烟(含生切烟丝)产量稳定在22万担左右;烤烟烟叶复烤量达150万担左右,香料烟(含生切烟丝)加工量达50万担左右。

(二)效益目标

到2022年,全市烤烟产业农业产值达18亿元以上,香料烟(含生切烟丝)产业农业产值达3亿元以上;实现烟叶加工业产值17亿元左右;卷烟销售额(不含税)达25.5亿元以上;烟草产业全行业总利税34.55亿元以上,其中:税收收入14.5亿元以上;烤烟、香料烟种植亩产值年均分别提高3%、2%以上,达到4200元/亩、3660元/亩以上。

到2025年,全市烤烟产业农业产值达20亿元以上,香料烟产业农业产值达3.11亿元以上;实现烟叶加工业产值19.7亿元以上;卷烟销售额(不含税)达26.6亿元以上;烟草产业全行业总利税36亿元以上,其中:税收收入16亿元以上;烤烟、香料烟种植亩产值年均分别提高3%、2%以上,达到4500元/亩、3880元/亩以上。

四、重点工作

(一)科学规划基本烟田。按照生产条件优、烟叶风格显、工业需求旺、烟农效益好、烟区巩固稳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做好新一轮基本烟田规划,并在2019年8月31日前全面完成规划工作。全市规划在5个县(市、区)、62个种烟乡(镇)建设烤烟基本烟田100万亩,其中:隆阳区21万亩、施甸县20万亩、腾冲市30万亩、龙陵县12万亩、昌宁县17万亩;规划烤烟核心烟区52万亩,其中:隆阳区13万亩、施甸县11万亩、腾冲市16.3万亩、龙陵县5.2万亩、昌宁县6.5万亩。规划香料烟(含生切烟丝)基本烟田16万亩,其中:隆阳区(含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4万亩,龙陵县3万亩,施甸县2万亩,昌宁县7万亩。做好重点生产基地单元规划建设,规划烤烟种植产量20万担以上的重点种烟县(市、区)4个、1万担以上的重点种烟乡(镇)40个、1000亩以上的重点种烟村(社区)200个;香料烟(含生切烟丝)种植产量5万担以上的重点种烟县(区)2个,种植产量1万担以上的重点种烟乡(镇)9个,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的重点种烟村(社区)20个。(牵头单位:省烟草公司保山市公司、云南香料烟有限责任公司分别牵头;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园区管委会,市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气象局)

(二)巩固稳定优质烟区。坚持稳定一批、提升一批、恢复一批、发展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围绕基本烟田、基本烟农、基础设施“三稳定”的目标,建立完善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和措施,实现烟叶生产扶持政策、配套设施和项目资金向基本烟田集中,提高基本烟田的保有率、轮作率和产出率。到2025年,实现烟叶种植向基本烟田和优质核心烟区的集中率分别达到100%和80%以上,基本烟田轮作率达80%以上。着力扩大土地规模流转经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扶持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规模化、长期性流转土地种植烟叶,到2022年,全市长期规模流转的基本烟田达9.5万亩以上,烤烟烟农户均种植面积达15亩以上,香料烟烟农户均种植面积达5亩以上。(牵头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园区管委会分别牵头;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省烟草公司保山市公司、云南香料烟有限责任公司)

(三)培育发展职业烟农。按照引导培育、规范评定、稳定发展的原则,着力培育认定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种植面积长期稳定在烤烟10亩(香料烟5亩)以上、烟叶种植水平较高、以烟叶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职业烟农,构建以职业烟农为基础、烟农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化服务为支撑的烟叶生产组织方式,推动烟叶生产向烟农职业化、种植规范化、品质特色化转变。到2022年,全市培育职业烟农1.5万户左右,2025年全市职业烟农发展到2万户以上。(牵头单位:省烟草公司保山市公司、云南香料烟有限责任公司分别牵头;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园区管委会,市农业农村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四)加强烟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稳定财政资金投入、加大公司扶持投入等途径,继续开展基本烟田规划区内的土地整治、水利设施、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完善农业机械、育苗大棚、密集烤房等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加快清洁能源烤房、香料烟规范化调制棚、生物质燃料加工厂、自制有机肥厂、废旧农地膜加工厂建设。确定烟区基础设施产权主体,完善管护机制和管护办法,明确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加大烟区基础设施建后管护资金投入和争取力度,建立“县级主导、公司协同、乡村为主”的管护体制,确保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长期发挥效益。(牵头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园区管委会分别牵头;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水务局,省烟草公司保山市公司、云南香料烟有限责任公司)

(五)着力实施科技兴烟战略。加快推进烟叶生产“土壤保育、绿色植保、绿色能源”三个转型,加大机械化作业、营养调控、烘烤提质等核心技术引进推广力度,加快绿色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大烟田轮作、品种优化、水肥调配等技术推广,推动全市烟叶生产从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以工业需求为导向规划种植品种,坚持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积极推行绿色生产技术,确保烟田用养结合,促进烟叶生产优质适产。完善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加大物理、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加强化学农药使用监测,提高烟叶安全性。(牵头单位:省烟草公司保山市公司、云南香料烟有限责任公司分别牵头;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园区管委会,市科技局、农业农村局)

(六)加快构建绿色生产体系。建立以“源头控制、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生态修复”为核心的植烟土壤调控及保育技术体系,形成植烟土壤分区调控、分类施策保育模式,继续保持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到2025年,种烟亩均化学肥料使用量在2015年基础上减少15%左右,肥料利用效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亩均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全力推进烘烤提质增效,推动绿色、循环、低碳烘烤,到2025年,烟叶烘烤损失率降低到5%以下,烘烤污染排放降低20%以上,石化能源替代烘烤率达50%以上,烤烟复烤和香料烟加工清洁能源利用率均达100%。全力推进STP(烟叶可持续发展项目)实施,扩大腾冲市、隆阳区、昌宁县STP项目试点示范效果,带动全市烟叶生产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牵头单位:省烟草公司保山市公司、云南香料烟有限责任公司、保山复烤厂分别牵头;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园区管委会,市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七)着力提高优质原料供给能力。巩固提升辛街、西邑、姚关、太平、曲石、龙江、温泉、柯街、珠街、耈街10个烤烟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和丙麻、水长、老麦、永安、桥头、凤凰山、腊勐、卡斯8个烤烟特色优质烟叶基地单元建设,实现烟叶生产基地单元化调拨比例达到60%以上。持续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增强特色特需品种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全市烤烟红花大金元和K326品种烟叶生产收购量分别稳定在15万担以上,烤烟NC系列品种烟叶收购量稳定在5万担以上。围绕云产高端卷烟发展需求,实施好腾冲曲石“2260”高端特色烟叶项目,切实把项目区建成高端特色烟叶生产先行区、绿色烟叶生产展示区、烟叶标准化生产引领区和最美优质烟区的典范。(牵头单位:省烟草公司保山市公司、云南香料烟有限责任公司分别牵头;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园区管委会,市农业农村局,保山复烤厂)

(八)促进烟草产业减工降本。围绕“两头工厂化、中间专业化”的思路,提高全市烟叶生产加工的机械化、系统化、信息化水平,提升烟叶生产、调运、加工效率。加快适应山地的烟草农机引进推广,到2022年,全市烟叶大田机械化率达50%以上,香料烟穿烟机推广应用率达100%,烟叶生产加工综合机械化率达60%以上。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围绕“减工降本”健全专业化服务组织,推广多环节工序化作业,有效减少烟叶生产的生产成本和用工投入。到2022年,全市烤烟专业化育苗、烘烤和分级率分别达100%、90%和100%,香料烟漂浮育苗率达到100%,烤烟亩均用工下降到20个以内、香料烟亩均用工下降到35个左右。(牵头单位:省烟草公司保山市公司、云南香料烟有限责任公司、保山复烤厂分别牵头;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园区管委会,市农业农村局)

(九)持续提升烟叶加工水平。以品牌化、均质化、个性化和特色化复烤加工为重点,利用省级烟叶复烤体制改革机遇,全面完成保山复烤厂搬迁新建项目建设,提高烟叶复烤辐射带动功能,提升复烤工艺技术研发水平,提升烟叶复烤加工质量。扩大跨区域烟叶调运复烤规模,打造“滇西烟叶集中复烤加工中心”。实施好香料烟加工厂搬迁新建项目,提升香料烟生产加工水平,着力打造“全球领先的香料烟生产加工基地”。(牵头单位:云南香料烟有限责任公司、保山复烤厂分别牵头;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园区管委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省烟草公司保山市公司)

(十)提升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水平。坚持“以烟为主、产业融合、多元增收”的发展思路,着力实施多元融合发展,拓展烟农增收途径。积极探索“烤烟(香料烟)+其他经济作物”的田间轮作模式,加大基本烟田轮作、接茬力度,通过烟叶生产与其他经济作物有机结合轮作,提高烟田产出率和烟区农业综合效益。加强育苗大棚、烘烤设施、烟区水利设施、气象防雹设施的综合利用率,推动烟农实现多元增收。到2025年,全市种烟土地的综合年产值达7500元/亩以上。(牵头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园区管委会分别牵头;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科技局,省烟草公司保山市公司、云南香料烟有限责任公司)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级成立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烟草产业、工业发展的副市长任副组长,负责全市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要成立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由政府(管委会)主要领导担任组长,高位推动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县(市、区)机构改革后,要按照政策规定设置烟叶生产工作机构,由农业农村局的1名分管负责人兼任烟叶生产工作机构负责人,并明确专人负责烟草生产工作机构的日常工作;种烟乡(镇)要设立烟叶生产办公室,明确专(兼)职工作人员,确保烟叶生产有机构主管、有专人主抓。

(二)强化投入保障。市、县(市、区)、园区各级要建立扶持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投入资金的持续稳定增长机制,并将扶持资金使用情况纳入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市级投入的扶持资金重点用于支持绿色生态烟叶生产、烟叶种植土地规模流转和基本烟田保护建设。县(市、区)、园区投入的扶持资金重点用于支持烟叶种植土地规模流转和基本烟田保护建设。全市金融机构要加大对烟草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重点为烟农、涉烟合作社提供多元化、便利化的金融服务。烟草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项目资金和工业企业合作项目的实施,加大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投入。

(三)强化政策保障。坚持将烟草产业纳入全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逐步完善并严格实施基本烟田保护政策措施,建立基本烟田建设项目整合机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小流域坡耕地治理、土地整治工程及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要优先在基本烟田规划区实施,凡未纳入基本烟田规划的区域,原则上不再安排实施烟叶生产扶持项目。加强与国家和省烟草部门的沟通汇报,积极争取国家局(公司)和省局(公司)关于稳定烟叶生产、完善提升烟叶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健全促进全市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