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市第二季度灾情会商会议纪要 |
5月20日下午,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召开了保山市2022年第二季度灾情会商会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应急局、市林草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水文水资源局等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通报了2022年第二季度自然灾害发生情况,分析研判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自然灾害防范面临的形势、对下一步防灾减灾工作做出了强调要求。现纪要如下:
会议指出:2022年第二季度,我市先后遭受了风雹、洪涝、等自然灾害8起(风雹灾害6起、洪涝灾害2起),共造成55108人次受灾,3941.29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绝收398.7公顷),房屋一般损坏1间,直接经济损失2965.36万元。
会议认为:2022年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331.9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118.5毫米,偏多55.5%,较去年同期偏多256.9毫米,偏多342.5%,全市大部分地区雨季开始较常年提前了10~29天。全市平均气温为13.4℃,较历年同期偏低0.1℃,较去年同期偏低1.0℃。全市河道平均水量较上年同期偏多41.8%,较常年偏多10.1%。其中:怒江流域平均水量较上年同期偏多38.1%,较常年偏多4.8%;伊洛瓦底江流域平均水量较上年同期偏多99.8%,较常年偏多147%。预计主汛期全市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正常略偏多,偏多10%~20%,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单点性、区域性强降水发生频率较高,中小河流易发生暴涨暴落的洪水过程,局部山洪地质灾害较常年发生的概率偏大。
会议强调:一是加强监测预警预报。气象、水文部门要密切关注雨情水情的变化,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和灾害预警信息,各部门要结合行业特点及时将气象信息和预警信息发布到基层,发挥好气象服务预警预报作为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同时也要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根据气象变化情况适时组织会商研判及启动响应机制,指导基层做好防范应对工作。二是提高认识,筑牢思想防线。要深刻汲取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的教训,结合保山历年的灾害情况,要突出抓好洪涝灾害、地质
灾害、城镇内涝等防范应对,落细落实防灾减灾各项措施,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检查排查力度,及时消除隐患。落实好水库、电站、非煤矿山、交通干线、旅游景区、建筑工地等防汛责任的“包保”责任,发挥好地质灾害监测员、灾害信息员的责任,加强巡查排查,要第一时间发现险情、灾情,及时果断采取组织转移、关停等有效措施。同时,要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和应急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做好抢险救灾的应急准备。在重要部位、薄弱环节,提前预置抢险救援力量和物资准备,确保一旦发生险情灾情能够立即开展救援工作。四是强化应急值守和灾害信息上报工作。各部门要加强防汛值班,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通信畅通,一旦发生灾情、险情,能第一时间处置。要严格按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要求,第一时间上报灾害情况。各部门要及时互通、共享灾情信息,确保灾情信息上报口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