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保山市委:
你委在政协保山市三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这个提案很好。提案在认真总结了全市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基础上,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的详实数据充分论证了我市各类农业经营组织在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获得的国家、省、市荣誉称号,从而展现了保山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形象。同时指出了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制约条件和困难问题。建议内容有力有据,给我们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将认真采纳建议,抓好工作落实。
一、关于在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上下功夫,力争有新突破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得到了迅速成长和不断发展壮大,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截止2015年底统计:全市拥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9户、市级龙头企业168户;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79.43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达5亿元以上企业5户,年销售收入达1亿元以上企业10户,年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企业23户。
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上,从农业部门的角度出发,就是抓好农产品参展推介和推进农业招商引资。一是积极抓好当地农产品参展推介活动。利用国际国内举办农业博览会、交易会、洽谈会、对接会等交易平台的机会,动员组织市内龙头企业参展推介,以现场销售、商务洽谈、签订协议等方式,将保山农产品打入外地市场,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占有率。从现实情况看,农产品销售已进入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从事这项活动的企业和人员日益增多,年交易额上升到了10亿元以上;二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在“十二五”期间,农业、林业、畜牧、供销、两烟按照市下达任务,完成农业招商引资66011万元,为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向深度开发和提高产品效益奠定了基础。
二、关于在调优基地上下功夫,狠抓优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区域布局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立足于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和优势农产品开发,着力推进蔬菜、水果、核桃、茶叶、咖啡、中药材、食用菌、油料、花卉、石斛、蚕桑、畜牧12大基地产业建设,做到了布局规划与建设实施同步推进,先后确立了具有一定规模、带动能力强和科技含量高的一批产业园区项目建设,为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隆阳区板桥省级生物产业示范园区、隆阳区10万亩柑橘产业综合开发,昌宁县生物资源加工特色园区、水长工业园区华兴农特产品加工片区、腾冲高黎贡山茶博园、保山小粒咖啡现代农业庄园、昌宁县10万亩柑橘产业综合开发、龙陵县3万亩柑橘类水果(褚橙)、云南中业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8万亩热带水果观光园一期、腾冲露丝福生物产业有限公司6万亩大马士革玫瑰种植及精深加工项目、龙陵县100万只龙陵黄山羊、10万群中华蜂养殖基地、槟榔江奶水牛养殖及加工、隆阳区优质肉牛肉羊等产业基地建设。随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推进,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利用产业发展基金支持规模农业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意见》(保政发〔2016〕23号)和《关于使用产业基金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保政发〔2016〕33号)两个文件。文件明确了市级分别安排2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和20亿元滇西产业发展基金,获产业发展基金的支持,其条件是:企业自筹资金流转土地1万亩以上,吸纳当地务工人员50—300人,获得中国知名、云南著名或市级以上规模农业龙头企业,纳税100万元至300万元等相应条件的给予大力支持。
随着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我市自然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并形成经济优势,农业产业的多、乱、杂和小而全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迈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既增加农民收入又能解决劳动力就业,农业产业化发展将翻开新的一页。
三、关于在打响品牌上下功夫,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的问题
保山农特产品,经过多年的打造和培育,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2个(高黎贡山茶叶、腾药及图品牌),云南省名牌农产品30个,云南著名商标5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6个(保山甜柿、保山透心绿蚕豆、龙陵黄山羊、龙陵紫皮石斛、保山猪、腾冲红花油茶油),“三品”(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企业68家115个产品、认证产量65.32万吨和基地面积425.6万亩。获得过国家和省农产品品牌光荣称号的企业和经营组织,先后得到了国家、省和市的扶持。高黎贡山茶叶、昌宁红于2013年获得省级农业庄园资金扶持各300万元;极边乌龙茶、凤溪玉叶于2014年获得省级农业庄园资金扶持各300万元;龙陵石斛、隆阳小粒咖啡于2015年获得省级农业庄园资金扶持各200万元和300万元。
四、关于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增强企业活力的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能力和水平,我市采取多种方式途径培训、选拔、招聘、引进企业管理和科技人才,促进龙头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农业与组织部门合作培训企业人才。近两年来,以参观交流、聘请专家授课和科研院校合作为主要学习培训方式,组织企业管理、科技人员参与市内、省内龙头企业循环参观交流80多人次,专家授课180多人次,送浙江大学培训学习60多人次,给龙头企业管理、科研人员“充好电”。二是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帮助龙头企业招聘人才。每年举办1—2次招聘会,给龙头企业到人才市场招收大、中专毕业生入驻企业创业开发农产品,为企业选拔人才创造良好环境。三是龙头企业本身向社会招聘急需人才。龙头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开发系列农产品的需要,利用新闻媒体向社会招聘有用人才,推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四是农业科技单位帮助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基地建设。随着各类园区经济的发展与延伸,设施农业的推广应用和种养技术的融合,农业科技部门主动参与龙头企业基地建设,以优质的服务帮助企业发展产业并做出有益的贡献。
五、关于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下功夫,发挥合作组织的协调服务作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每年安排财政专项扶持资金500万元,以每个扶持10至20万元和每年扶持30个以上的速度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截止2015年统计,全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137个,覆盖了16.2%的村民小组,入社农户达24.56万户,带动农户8.77万户,社员出资15.08亿元,帮助农民实现收入24.5亿元。全市拥有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19个,其中:国家级23个、省级52个、市级44个。2016年农业部门争取省级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222万元,扶持发展22个合作社。作为农业部门,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认真做好指导和管理,帮助合作社规范运行,积极争取上级投入,申请推荐示范合作社,大力提倡和推广订单农业、利润分配等多种合作方式来增加农民收入。
保山市农业局
2016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