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魁委员:
你在政协保山市第三届委员会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设石斛生态自然村的建议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石斛产业已成为龙陵县的支柱产业
龙陵县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素有“滇西雨屏”之称,非常适宜于石斛的生长。为加快石斛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龙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项石斛产业扶持政策措施的落实,切实加强石斛产业品牌建设,不断培植石斛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努力提高产业的集约化经营水平。截止目前,龙陵县共注册“极斛”、“打虎坡”、“古箐宝”、“元斛”等品牌6个,其中“打虎坡”、“古箐宝”获得了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申报龙陵石斛“健字号”9个,开发石斛枫斗、石斛粉胶囊、石斛酒、石斛精片等6个系列数十种产品,获国家认证专利7项。石斛种植科技成果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保山市2009至2010年度科学技术一等奖(技术发明奖)等多项奖励;培植和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石斛种植加工企业13家,石斛专业合作社34户。通过政府的高位推动,在市场利益的驱使下,龙陵县石斛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截止2015年底,龙陵县石斛种植面积达600万平方米,占全市种植面积1050万平方米的57.1%,种植农户达1.2万户,鲜条产量达3274吨,产值3.33亿元,石斛已经成为龙陵县山区林农增收致富的一项产业,龙陵县成为目前全国石斛种植的第一大县。2011年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成功注册“龙陵紫皮石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3年成功向国家农业部申请登记“龙陵紫皮石斛”农产品地理标志;2013年12月31日成功获得“龙陵紫皮石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石斛产业已成为龙陵县的支柱产业。
二、仿野生栽培是今后石斛产业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由于全国石斛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发展规模超过市场需求,加之我市石斛产业链建设不完善、质量安全存有隐患、宣传工作滞后、市场体系不健全、龙头企业培植慢,带动效应不明显等原因,导致近两年来龙陵石斛市场价格处于低迷状态,严重挫伤了广大石斛种植户进一步发展石斛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针对这一情况,保山市林业局通过调研及时以书面形式向市政府进行报告,并提出关于龙陵县石斛销售价格低迷出现库存亟待销售的对策措施。龙陵县委、县政府也积极作出响应,迅速启动各项应急保障机制,坚持质量安全是龙陵紫皮石斛产业的生命线宗旨,推行生态种植模式,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充分利用地力空间,挖潜增效,错位发展,正确引导石斛产业向仿野生栽培方向发展,促进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作为龙陵县石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龙陵县碧寨乡天宁社区岩子头自然村杨从彩自2013年来仿野生种植石斛100亩,并成立合作社带动其他村民种植300多亩。由于仿野生栽培的石斛具有绿色、生态、环保特点,在集约化种植石斛产品价格下滑的情况下,仿野生石斛市场价格每公斤都保持在200元左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该种发展方式是今后石斛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模式,代表着石斛产业发展的方向,龙陵石斛应积极向仿野生栽培发展,才能提高石斛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三、建设石斛生态自然村对精准脱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推广石斛仿野生栽培,一方面可以提高石斛的品质及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根据这一发展思路,结合当前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在市、县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选择气候适宜的村社进行推广种植,对建设石斛生态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非常有利。仿野生石斛生态村建设是石斛产业发展中一项有益的探索,符合当前发展趋势,但由于大多数仿野生石斛种植地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严重影响了产业效益的发挥,这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整合林业、扶贫、交通等方面的资金,将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才能使石斛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充分展示出来,进而实现产业增效、林农增收目标。目前,我市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积极开展产业扶贫是“十三五”林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市、县石斛产业主管的林业部门,将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进一步整合财政扶持资金,结合精准扶贫工作,选择气候适宜,植被较好的村社,积极支持仿野生石斛栽培,聚力打造石斛生态自然村,把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群众增收脱贫的过程,实现互促双赢。充分发挥生态村“典型示范、典型引路、典型带动”作用,继而推动全市石斛产业走生态、绿色、环保发展之路,抢抓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机遇,推进全市石斛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产业增效,林农增收,脱贫致富的目标。
感谢你们对我市石斛产业的关心和支持!
附件:1.市人大代表建议、政面商落实情况表
2.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保山市林业局
2016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