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保山市委:
您们在市政协三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乡村旅游扶贫双向互动、健康发展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首先感谢您们对旅游产业的关心支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摸清我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家底,制定发展我市乡村旅游扶贫的规划方案和政策措施方面
一是加大乡村旅游调研指导力度。连续两年组织乡村旅游专题调研组到腾冲市调研,2015年2月5日至6日,保山市旅游局组织到腾冲市中和镇勐蚌、新岐、大村,马站乡兴龙、和睦,清水乡驼峰、良盈等村调研;2016年3月8日至9日,保山市旅发委组织到腾冲市芒棒镇张家村、腾越镇黄坡徐霞客温泉、固东镇银杏村、清水乡三家村、明光镇大竹坝以及界头镇新庄村、大园子村、白果社区等地调研乡村旅游,通过专题调研,把问题和困难在基层解决。二是加大乡村旅游政策研究支持力度。计划出台《关于打造三张旅游名片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庄园的意见》、《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鼓励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乡村旅游扶贫政策支持。
二、关于多方联动,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乡村旅游品牌问题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逐渐形成以和顺镇、腾越镇绮罗侨乡等为代表的“古镇休闲度假型”,以江东古银杏村、界头大园子等为代表的“田园风光旅游型”,以固东龙华寺异种茶园、马站云华红花油茶、北海樱花谷等为代表的“生态科考型”,以滇滩腊幸、界头石墙等为代表的“温泉休闲度假型”,以荷花雨伞玉雕、固东顺江皮影等为代表的“旅游购物观光型”等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类型,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农村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截止目前,全市共有腾冲市固东镇银杏村、隆阳区水寨乡海棠洼社区、昌宁县漭水镇沿江村3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有省级旅游特色村12个、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13个、市级旅游特色村17个;潞江镇榕树林傣家园、龙陵县神泉山庄、昌宁县映春湾澜沧江文化旅游度假区入选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和顺爱民家餐馆、瓦窑老字号黄焖鸡等34家农家乐入选首批“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板桥镇马王村许光杭、江东陈家寨李增菊等21人入选首批“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全市共有农家乐1700多家、民居客栈400多家,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营业收入超过8亿元;各级旅游特色村中建档立卡贫困村有9个,涉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506人,隆阳区芒宽彝族傣族乡百花岭村、龙陵县腊勐乡大垭口村、施甸县姚关镇山邑村、昌宁县田园镇四角田村等33个村(社区)被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国家扶贫办等7部委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三、关于整合资金,破解乡村旅游扶贫基础条件薄弱的瓶颈方面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国发〔2011〕1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中关于金融支持旅游发展的政策,对符合旅游市场准入条件和信贷原则的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加大多种形式的融资授信支持。二是保山市在拟出台的“两个意见”中对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提出具体要求。如承办“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小额担保贷款、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个私协等部门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贷款扶持发展乡村旅游。三是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衔接。保山市旅游发展委与保山市人民银行进行了专题沟通,通过人民银行引导各商业银行加大对旅游业、特别是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保山市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共安排财政资金1645万元,其中:省级旅游特色旅游村12个补助资金180万元、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补助资金600万元、和顺景区改造提升补助资金250万元、江东银杏村旅游基础设施补助资金120万元、保山市级乡村旅游补助资金100万元、乡村旅游规划补助资金65万元。2015年市级旅游特色村17个(水寨乡海棠村、蒲缥镇王头寨村、蒲缥镇塘子沟方家寨、清水乡三家村中寨、腊勐乡大垭口村、姚关镇山邑村等),并安排了旅游产业发展资金350万元用于重点扶持旅游特色村建设(每村20万元)。2016年计划继续安排旅游产业发展资金360万元用于15个市级旅游特色村建设。目前,省旅游发展委《关于2016年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云旅发[2016]62号)共下达我市7个特色村(龙陵龙山镇核桃坪村、龙陵龙江乡弄岗村、腾冲猴桥镇黑泥塘“国门新村”、江东银杏村、清水乡三家村中寨自然村、昌宁湾甸傣族乡、隆阳区蒲缥镇塘子沟社区方家寨)专项建设资金400万元。通过这些特色村的建设对我市乡村旅游扶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乡村旅游涉及旅游、农业、林业、水利、环保、卫生、交通、规划、住建、财政等多个部门,目前还缺乏协调高效的部门联动机制,尚未全面形成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合力。如12个省级旅游特色村省级补助每个15万元,地方部门项目资金并未围绕12个旅游特色村安排项目和资金,13个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省级补助每个150万元,按要求地方政府应配套每个50万元,但市县区政府均无法配套。再如农业庄园发展省、市均安排专项扶持资金,每个省级农业现代庄园安排300万元,市级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市级农业现代庄园补助,但农业部门扶持的现代农业庄园更侧重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对旅游功能的考虑较少。
四、 保山市十三五乡村旅游工作思路
“十三五”期间,保山市乡村旅游将围绕全市“文化旅游名市”战略,依托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以扶贫攻坚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市旅游局、市扶贫办牵头,会同市住建局、民宗局、农业局等部门,围绕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目标,与县区为单位,指导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同时,尽快出台《保山市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意见》《保山市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从产业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与“三张旅游名片”相结合,整体推进乡村旅游。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项目资金支持,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进一步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保山市重点建设20个旅游小镇、50个旅游特色村、100个特色旅游农庄。目前,正在建设板桥、姚关、界头等旅游小镇以及昌宁10万亩樱花等一批带动力强的乡村旅游项目。
(三)突出特色,加大扶持力度。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统筹选择产业基础好、群众发展意愿强的乡镇和村寨,依托当地区位、资源和生态优势,挖掘文化内涵,坚持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开发建设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加快实施乡村旅游三年提升工程,用三年的时间建设50个旅游特色村(目前已启动建设32个村),在35个村开展乡村旅游扶贫试点。出台推进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吸引乡村旅游创业人才的具体优惠政策和措施。到2020年,在全市创建2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四)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环线。以乡村文化为主线,串联景点,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环线。目前,正在打造的乡村旅游环线主要有。一是南方丝绸古道之旅:主要看点有双虹桥——板桥古镇——和顺古镇——银杏村。二是高黎贡山生态之旅:主要看点有怒江大峡谷——潞江坝热带植物园——赧浒山水度假庄园——百花岭——林家铺。三是潞江坝一日游:主要看点有国家2A级景区潞江坝大型旅游服务区、木棉沙滩、丙闷榕树奇林、亚洲大榕树、新寨万亩咖啡园、水果园采摘、赧浒白龙潭、傣锦传统工艺、傣家舂年粑、民族歌舞篝火晚会等。四是是水养保山之旅:主要看点大小澜沧江峡谷风光—大小海坝—野鸭湖湿地—怒江大峡谷风光—北海湿地—坝派巨泉等。五是观鸟摄影之旅:主要看点百花岭国际观鸟基地—小黑山观鸟基地—荷花观鸟基地—林家铺观鸟基地等。
(五)加大宣传营销力度。精心策划能反映和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点)知名度的主题形象。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积极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推荐会、展览会等活动,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整体形象宣传和联合促销,营造健康浓郁的特色旅游氛围。加强新闻媒体对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宣传报道,鼓励新闻媒体配合乡村旅游的建设进行系列宣传,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和栏目。
(六)加快乡村旅游小商品的开发。大力发展核桃、茶叶、咖啡、蔬菜、水果、中药材、养殖业、林下产业等高原特色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配套完善农业旅游服务设施体系,开发提供绿色、无公害、有机农特产品和农业商品;形成要素集合、产业集聚、旅游特色鲜明的农业旅游示范平台,拓展休闲农业示范区功能,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业旅游附加值。组织举办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大赛,鼓励企业和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融入保山乡村文化、民族文化元素,选取本地材料或特有物产,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保山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商品或作品。
(七)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修建集图书室、阅览室、科技信息服务中心、文化展销室为一体的科技文化活动室,成为乡村文化信息传播的窗口。同时,组织每年开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邀请省内外专家授课,讲授消防、旅游、食品卫生、礼仪等知识,并邀请本地经营的“土”专家,现场交流经营理念和心得,不断增强村民素质。
民盟保山市委,再次感谢您们对保山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保山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2016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