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高效、优质、高产、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突出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三大目标,全面深化农业改革,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全面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二)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大数字农业、大品牌农业、大生态农业、大开放农业,坚持“结构科学化、布局区域化、产业特色化、生产标准化、服务体系化、产品市场化、经营主体化“的发展思路,用新型工业化和园区经济的理念来谋划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不断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工作重点
(一)稳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严格按照《保山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开展龙陵县整县推进、隆阳区河图镇、施甸县姚关镇、腾冲县和顺镇、清水乡、昌宁县柯街镇、卡斯镇整乡推进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为下一步完成全市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大力发展规模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庄园、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认真落实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十百千”行动计划,力争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规模龙头企业达到75个以上,新增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5个,新增省级龙头企业6个以上,市级龙头企业20个以上。新增工商注册家庭农场20户达到84户。发展种粮面积100亩以上大户50户以上,种粮面积200亩以上大户10户以上。争取列入省级精品庄园扶持8个以上。指导被省政府生物产业办公室认定的3个生物产业示范基地(保山工业园区生物产业示范基地、腾冲县石头山工业园区生物产业示范园、昌宁县生物资源加工特色工业园区)做好园区建设规划;指导被省农业厅命名的第一批现代农业园(腾冲县高黎贡山茶叶现代农业园、隆阳区优质小粒咖啡示范园、施甸县现代农业千亩蔬菜示范园、腾冲县中和乡平山现代畜牧业园、腾冲县现代休闲农业园)做好园区建设规划。加快推进隆阳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潞江坝现代农业文化体验区、腾冲县现代农业界头示范园的规划建设工作。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留住一批拥有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从事农业,吸引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在现农业领域创业,稳定和壮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二)着力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四大板块。一是毫不动摇抓好粮油生产。继续实施千亿斤增粮计划,落实十大科技增粮措施,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以高产创建、中低改产田地改造、基本农田建设等为重点,紧紧抓住保山市被列为“全国产粮大市”契机,加强粮食功能区建设,拟建10个粮食功能区和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现粮食产量141万吨以上,确保粮食安全。以《保山市人民政府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意见》为重点,全面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要达到50﹪以上,为全省高原粮仓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坚定不移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打造茶园、桑园、咖啡园、蔗园、菜园五大园建设,实现茶叶产量4.56吨、蚕茧450万公斤、咖啡豆产量2.2 万吨、甘蔗产量180万吨、蔬菜产量68.5万吨、油料产量6.64万吨。以三七、石斛、银杏、红花、重楼等为重点,新建中药材基地5万亩总数达到7万亩。重点培育保山富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云南大本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香菇种植和加工,种植香菇5000亩,实现产量10万吨,农业产值7亿元。 三是大力发展淡水渔业。积极抓好土著鱼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强库区生态养殖和特色鱼类养殖加工,不断增强渔业养殖效益。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4万吨,渔业总产值达8.58亿元。实施稻田养鱼24万亩,推广水蛭网箱养殖,加工水蛭冻干粉2吨以上。大力发展罗氏沼虾、福瑞鲤、鳟鱼、鲟鱼等特色养殖,增加渔民收入。发展乡村休闲渔业、都市观光渔业、旅游文化渔业等休闲渔业发展,加快土著经济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四是努力打造开放农业。争取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农业合作项目,继续做好对缅农业技术合作交流,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缅甸农业合作开发,拓展农业发展空间。继续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农博会、茶博会、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推介展”等一系列展销会。按照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参加云南农产品网上交易、网上农博会、网上特色中国云南馆等新型农产品展销会,提升保山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挖掘和储备一批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到保山参与农业产业开发。继续与签约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强沟通协调,挖掘招商引资项目。继续与山东、浙江考察的大企业保持沟通协调,扩大招商引资成效。办好各类农产品推介展,为企业搭建农产品展销平台。
(三)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坚持“严”字当头,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坚决不允许在保山市场销售和使用。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教育,指导好农民科学合理用肥、用药。进一步加强市场的监督管理,严格执法,时刻保持高压态势,杜绝假劣农资流入市场。积极参加全省食品安全县(市、区)创建活动,加强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大力开展蔬菜和茶叶标准园、水产健康养殖等创建活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认真抓好“三品一标”的申请、认证、监测和管理工作,完成新认证“三品一标”10 个。
(四)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以农业节本抗旱增效为着力点,实施高产创建、水改旱、集中育苗育秧等十大科技增粮措施,推广良种、良法、良肥等八良农业科技,积极深入基层办样板、推良种、促增产,不断提高全市农业生产良种覆盖率,不断提高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力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8%以上。积极主动的与省内外农业方面的高等院校沟通联系,联合进行农业科技攻关,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业种植、加工等方面的科技研发,发挥企业机制灵活、成果转换率高的特点,培育一批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紧紧抓住国家出台的现代农业种业发展规划,加强现代种业科技创新,扎实推进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加快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进度,扶持现代种业企业做强做优,提高保山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继续在示范园做好果树喷滴灌节水技术示范,推广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农业政策、科技、市场等宣传工作,让最新的农业科技在第一时间走进千家万户。
(五)抓好“十二五”收官,谋划好“十三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认真梳理“十二五”农业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完成进度,及早总结“十二五”以来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成效、工作经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 “十三五”农业产业规划提供经验借鉴。及早安排专人负责起草“十三五”农业产业规划,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六)着力加强作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党风廉政“一岗双责”。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继续推进农业系统政务公开,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继续精减会议数量和发文数量,继续抓好信访消防、综治维稳、禁毒防艾、老干部、工青妇、档案管理等方面工作。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改进作风、推动发展的理论指导、精神力量和行动纲领,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着力破解农业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农业工作的“三通”干部。一是“政策通”,把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以及事关“三农”的各项经济政策学深吃透、知上情通下情,在全面掌握政策的基础上,以引导群众、帮助群众、推动工作,当好市委、市政府和群众之间的纽带桥梁,无论是中央出台的涉农政策,还是地方出台的政策措施,都要当好“明白人”、“宣传员”,推动各项政策的落地生根,真正让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二是“农事通”,农业工作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节令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惠农政策的落实,都要求我们了解农时、精通农事,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发展“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要求我们不仅要懂得市场的运行机制,还要懂得土壤化学、农业气象、良种技术、农机农艺等多项技术,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有效地指导农民发展生产,带动群众致富,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是“百姓通”,在现代农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要求我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烦,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从坏习惯改起,提高服务群众工作的能力。面对各种矛盾纠纷,要用好改革工具,讲清道理,交心交底,耐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化解他们的怨气、怒气,切实为民着想、为民服务,当好老百姓的“服务员”,最大限度地了解他们想什么、盼什么、需什么,真正与群众交朋友、说真话、办实事做到“忠诚、担当、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