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六快”创新举措促易地扶贫搬迁
昌宁县围绕易地扶贫搬迁目标任务,采取“六快”举措,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一是安置规划“快落实”,围绕解决“搬到哪里去”,统一规划、统一选址、统一设计,建成了适宜人居、厨卫入室、人畜分离、功能完善的有6种民族风格、3种户型、共18套户型图安居房。
二是搬迁对象“快确定”,围绕解决“要搬什么人”,做到政策宣传到户,精准识别到户,责任包保到户,使签订搬迁协议达到3568户13486人,占计划的72.2%。
三是建设用地“快保障”,围绕解决“地从哪里来”的问题,建合力,优保障,强创新,探索“五个一点”用地模式,落实47个安置点面积3257亩。
四是项目资金“快拨付”。围绕解决“钱如何用”,做到资金严格用,规范用,安全用。严格用,严格执行乡镇申请、县指挥部会审、县政府批准的申报程序,先期预拨30%启动资金,形成工程量后按进度实行县级报账制。规范用,制定管理实施细则,实行纪检监察、审计、农发行、信用社、指挥部、承贷公司“六方监管”。安全用,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五是房屋建设“快推进”。围绕解决“房如何建”,积极推行统规联建法,做到“一选联建理事会,二定地基,三管资金、进度、监督”,保证建房质量,降低建房成本。
六是增收致富“快统筹”。围绕解决“如何致富”,坚持搬迁和发展同谋划。扶优一产,成立土鸡养殖合作社,按照“合作社搭台、分户式管理、集中化服务、现代化营销”的模式运营,带领广大养殖户创业致富,培训上重点在蔬菜、水果、中药材种植和牲畜圈养、林下养殖等实用技术。扶强二产,对于适宜发展加工产业的安置点,充分利用茶叶、核桃、中药材等优势资源,每年整合技改补助、贴息贷款等资金,引进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搬迁户”利益联结体。如漭水镇徐家寨、河尾、共裕和田园镇花园田安置点,依托5000亩中药材示范基地,引进保山中药材商会,规划建设中药材产业园,既提高产业效益,又增加务工收入。扶活三产。对于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安置点,扶持搬迁户发展旅游产业。比如:翁堵镇大明湖安置点以“大明湖畔翁堵人家”定位,编制《明山村旅游扶贫发展规划》,规划建设旅游服务中心4000平方米,旅游商铺60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