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副书记杨赛光到龙陵、施甸调研
3月25-27日,市委副书记杨赛光到龙陵县、施甸县调研,要求以脱贫攻坚为统领,认真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加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5-26日,杨赛光一行到龙陵县松山干部学院、松山社区美丽乡村建设点、极斛公司种植基地和品斛堂庄园、县委党校、龙江乡马家田易地扶贫安置点,就乡村旅游开发、龙头企业发展、干部教育培训、易地扶贫搬迁等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每一个调研点,杨赛光认真听取汇报,详细了解情况,针对每一项具体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在听取县委、县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后,杨赛光指出,龙陵县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较好,“十三五”谋划到位,关键是抓落实、抓进度。杨赛光要求,龙陵县要全力抓好6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以固定资产投资为动力,拉动县域经济发展。二是抓好城市化建设,以棚户区改造、次中心城镇建设为重点,促进全县协调发展。三是继续抓好龙头企业带动,推动产业化发展。以褚橙基地建设、石斛系列产品开发、黄山羊养殖加工、黄龙玉等旅游产品开发为重点,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四是抓好工业发展,为县域经济提供支撑。做好矿电结合文章,稳步推进硅矿、锂电池等项目建设,引进龙头企业,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力度,促进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五是抓好旅游开发,依托松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温泉、黄龙玉等旅游资源以及乡村自然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养生乡村旅游。六是抓好脱贫攻坚,确保精准脱贫。在抓脱贫攻坚全面工作的同时,重点要从选点、规划、设计、群众主体、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质量、廉洁扶贫和监督检查8个方面,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重点突破的基础上实现整体推进,确保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推进。在项目选点上,重点是坚持5个不选(地质灾害隐患区不选、无发展后劲不选、基础设施改善难不选、就医难就学难不选、群众不满意不选)的原则,并合理处理林地、耕地问题。在规划上,按照“能大不小、能平不坡、能城不村”的原则,做到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宜居生态。在设计上,合理设计户型,体现地方和民族特色。在群众主体上,要充分尊重群众的参与权、选择权,最大限度的发动群众参与。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各级政府是责任主体,核心是整合各类资源,提升安置点公共服务能力。在施工质量上,由住建、质监等部门严格把关。在廉洁扶贫上,重点是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易地扶贫搬迁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在督促检查上,党委、政府督查室将易地扶贫搬迁纳入督查重要内容,每月开展一次专项督查。
27日,杨赛光副书记带领市委农办、市委督查室、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市扶贫办、市国土局、市林业局等部门领导,到施甸县由旺镇银川安置点现场调研,通过与镇村干部、理事会成员座谈,逐一分析原因,查找存在的具体问题,之后,召开专题座谈会,在全面分析施甸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基本情况、听取市县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后,就贯彻落实省委钟勉副书记到施甸调研时关于“易地扶贫搬迁成本控制”“群众主体”“产业精准到户到人”的重要指示,明确了相关工作要求。一是多措并举,降低和控制搬迁户建房成本。通过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毛坯房建设与装修分步实施,合理选择户型,降低砂石成本等举措,降低搬迁户建房资金投入。二是充分发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因地制宜选择建设方式,以统规联建、统规自建为主,充分尊重群众对户型、建设方式、室内装修等的选择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鼓励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三是增收致富,确保精准到户到人。坚持“因户施策、一户一法”,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加快万家欢集团8万亩热带观光农业和大本事食用菌基地建设,实现建档立卡户一份土地获得土地租金、打工收入、入股分红三份收入,使农民变产业工人,确保贫困人口收入稳定增长,如期脱贫。深入持续开展“转走访”,充分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作用,摸清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全县“十三五”脱贫发展规划、布朗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年度实施方案,依托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庄园等经营主体的发展优势,提高产业发展项目到户到人的精准度。加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力度,按照工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生态化的要求,发挥好财政资金和政府基金的撬动作用,完善县级扶贫开发投资公司运作机制,增加金融信贷资金总量,扶强企业、扶壮产业、扶富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