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645-5-17_F/2016-0612007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乡村振兴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发布日期
  • 2016-06-12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龙陵“4+1”帮扶瞄准脱贫靶心

龙陵“4+1”帮扶瞄准脱贫靶心

“过去的村庄道路是雨天泥裹脚,晴天土坷脚,人畜共居一院,喝的是竹笕槽水,生活环境太差。现在走的是水泥路,喝的是自来水,建起了沼气池,实现了人畜分离,好日子刚开始呢,咱打心眼里感激县人大干部职工帮扶。”龙江乡三台山村村民范中怀发自内心的话说出了对挂钩帮扶的感言。

龙陵县在精准扶贫中实行领导包、部门挂、党员干部帮、企业扶,向贫困村派驻一支工作队,形成“4+1”帮扶模式。按照抓党建促精准扶贫的思路,全面实行各单位“一把手”挂钩贫困村、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联系卡,不脱贫不脱钩制度。向36个贫困村(3个民族村)选派了“第一书记”,帮助贫困村加强组织建设、制定帮扶措施、谋划脱贫路径。该县还深化完善网格化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创新开展大走访、大接访活动,省、市、县8364名干部职工与13556贫困户结为帮扶对子,120个单位挂包120个村(社区),县内70户企业和26个专业合作社定向帮扶60个村(社区),向36个贫困村派出了36支驻村工作队。长期结对帮扶,指导党组织建设,助力精准脱贫。

该县实行挂图作战,下大力气打好精准脱贫和基层组织建设两张牌。建立了贫困户“双评三审两公示一公告”精准识别机制:以户为单位建立了“家庭档案”,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绘制了“民情地图”,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了“村情信息库”,以县为单位建立了“小康信息库”,从而精准施策,制定帮扶计划。建立了龙陵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挂包帮”监督卡,“挂包帮”干部和帮扶户各持一卡,相互监督,干部职工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任务,不脱贫不脱钩。向贫困村派驻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以服务核心、服务体系、服务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建强服务主体,突出服务重点,完善服务机制,解决“谁来服务”“服务什么”“怎样服务”等问题,以加强服务型党组织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转型升级。

  龙陵县人大挂钩龙江乡三台山村和邦明村,县人大主要领导带队多次深入到这两个村调研,找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劲,科学制定脱贫规划。对三台山村提出实施“321”工程,即:种好“三棵树”(核桃、茶叶、红花油茶),修好“两条路”(勐柳至三台山、三台村至豆腐塘河),建好“一所完小”(三台山村完小)。目前,在项目资金助推下,展开了三台山和邦明两村的6条乡村公路建设、10沟渠除险加固和歪坡移民搬迁等一批基层设施建设项目。投资165万元的三台山完小教学楼去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制定了“321”奖励办法,即:考入本科以上的三台山村学生,一本奖3000元、二本2000元、三本1000元。筹资助民,干部职工每人出资50元购买种羊242只送给117户帮扶户,每户立卡贫困户有了一本整存零取的“畜存折”,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龙陵“4+1”帮扶瞄准脱贫靶心

“过去的村庄道路是雨天泥裹脚,晴天土坷脚,人畜共居一院,喝的是竹笕槽水,生活环境太差。现在走的是水泥路,喝的是自来水,建起了沼气池,实现了人畜分离,好日子刚开始呢,咱打心眼里感激县人大干部职工帮扶。”龙江乡三台山村村民范中怀发自内心的话说出了对挂钩帮扶的感言。

龙陵县在精准扶贫中实行领导包、部门挂、党员干部帮、企业扶,向贫困村派驻一支工作队,形成“4+1”帮扶模式。按照抓党建促精准扶贫的思路,全面实行各单位“一把手”挂钩贫困村、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联系卡,不脱贫不脱钩制度。向36个贫困村(3个民族村)选派了“第一书记”,帮助贫困村加强组织建设、制定帮扶措施、谋划脱贫路径。该县还深化完善网格化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创新开展大走访、大接访活动,省、市、县8364名干部职工与13556贫困户结为帮扶对子,120个单位挂包120个村(社区),县内70户企业和26个专业合作社定向帮扶60个村(社区),向36个贫困村派出了36支驻村工作队。长期结对帮扶,指导党组织建设,助力精准脱贫。

该县实行挂图作战,下大力气打好精准脱贫和基层组织建设两张牌。建立了贫困户“双评三审两公示一公告”精准识别机制:以户为单位建立了“家庭档案”,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绘制了“民情地图”,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了“村情信息库”,以县为单位建立了“小康信息库”,从而精准施策,制定帮扶计划。建立了龙陵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挂包帮”监督卡,“挂包帮”干部和帮扶户各持一卡,相互监督,干部职工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任务,不脱贫不脱钩。向贫困村派驻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以服务核心、服务体系、服务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建强服务主体,突出服务重点,完善服务机制,解决“谁来服务”“服务什么”“怎样服务”等问题,以加强服务型党组织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转型升级。

  龙陵县人大挂钩龙江乡三台山村和邦明村,县人大主要领导带队多次深入到这两个村调研,找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劲,科学制定脱贫规划。对三台山村提出实施“321”工程,即:种好“三棵树”(核桃、茶叶、红花油茶),修好“两条路”(勐柳至三台山、三台村至豆腐塘河),建好“一所完小”(三台山村完小)。目前,在项目资金助推下,展开了三台山和邦明两村的6条乡村公路建设、10沟渠除险加固和歪坡移民搬迁等一批基层设施建设项目。投资165万元的三台山完小教学楼去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制定了“321”奖励办法,即:考入本科以上的三台山村学生,一本奖3000元、二本2000元、三本1000元。筹资助民,干部职工每人出资50元购买种羊242只送给117户帮扶户,每户立卡贫困户有了一本整存零取的“畜存折”,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龙陵“4+1”帮扶瞄准脱贫靶心

“过去的村庄道路是雨天泥裹脚,晴天土坷脚,人畜共居一院,喝的是竹笕槽水,生活环境太差。现在走的是水泥路,喝的是自来水,建起了沼气池,实现了人畜分离,好日子刚开始呢,咱打心眼里感激县人大干部职工帮扶。”龙江乡三台山村村民范中怀发自内心的话说出了对挂钩帮扶的感言。

龙陵县在精准扶贫中实行领导包、部门挂、党员干部帮、企业扶,向贫困村派驻一支工作队,形成“4+1”帮扶模式。按照抓党建促精准扶贫的思路,全面实行各单位“一把手”挂钩贫困村、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联系卡,不脱贫不脱钩制度。向36个贫困村(3个民族村)选派了“第一书记”,帮助贫困村加强组织建设、制定帮扶措施、谋划脱贫路径。该县还深化完善网格化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创新开展大走访、大接访活动,省、市、县8364名干部职工与13556贫困户结为帮扶对子,120个单位挂包120个村(社区),县内70户企业和26个专业合作社定向帮扶60个村(社区),向36个贫困村派出了36支驻村工作队。长期结对帮扶,指导党组织建设,助力精准脱贫。

该县实行挂图作战,下大力气打好精准脱贫和基层组织建设两张牌。建立了贫困户“双评三审两公示一公告”精准识别机制:以户为单位建立了“家庭档案”,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绘制了“民情地图”,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了“村情信息库”,以县为单位建立了“小康信息库”,从而精准施策,制定帮扶计划。建立了龙陵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挂包帮”监督卡,“挂包帮”干部和帮扶户各持一卡,相互监督,干部职工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任务,不脱贫不脱钩。向贫困村派驻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以服务核心、服务体系、服务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建强服务主体,突出服务重点,完善服务机制,解决“谁来服务”“服务什么”“怎样服务”等问题,以加强服务型党组织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转型升级。

  龙陵县人大挂钩龙江乡三台山村和邦明村,县人大主要领导带队多次深入到这两个村调研,找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劲,科学制定脱贫规划。对三台山村提出实施“321”工程,即:种好“三棵树”(核桃、茶叶、红花油茶),修好“两条路”(勐柳至三台山、三台村至豆腐塘河),建好“一所完小”(三台山村完小)。目前,在项目资金助推下,展开了三台山和邦明两村的6条乡村公路建设、10沟渠除险加固和歪坡移民搬迁等一批基层设施建设项目。投资165万元的三台山完小教学楼去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制定了“321”奖励办法,即:考入本科以上的三台山村学生,一本奖3000元、二本2000元、三本1000元。筹资助民,干部职工每人出资50元购买种羊242只送给117户帮扶户,每户立卡贫困户有了一本整存零取的“畜存折”,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