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脱贫攻坚情况专报
(总报第34期 月报第6期)
保山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6年7月28日
◆7月23日,市委副书记杨赛光带领市委办、市农办、市扶贫办等部门负责人到昌宁思源实验学校调研学校建设情况。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实地察看和听取学校建设进展情况,详细了解了学校援建项目的由来、办学规模、资金投入、施工建设等方面的情况。紧紧围绕“五个一批”中,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杨赛光指出,昌宁思源实验学校建设各方一定要狠抓安全,确保质量,按照高规格、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建设,力争早日完工,为贫困山区孩子和教师提供一流学习和生活环境,给农村孩子创造与城里孩子公平竞争和发展机会的援建理念。目前,学校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工,进入工程扫尾及配套设施建设、绿化美化阶段。学校总投资11010万元,其中香港言爱基金会捐资1000万元,校舍规划总建筑面积31739.01平方米,建成后可容纳3200名学生就读。
◆7月25日,全市易地扶贫搬迁现场推进会在隆阳区西邑乡永信集镇召开。会上围绕如何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问题,各县(市、区)对各自的做法分别进行了介绍。市委书记赵德光强调,在安置房建设上还要“能多层则不独院”,降低成本,让老百姓都能接受。要坚持主体性原则,让建档立卡户自主选择,使他们愿意搬、留得住、能致富。市长杨军指出,永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充分体现了能城不村、能大不小、能平不坡的原则,规划群众议、价格群众自己谈,建设群众参与,并且向搬迁户提供就业培训,这种做法非常好。希望各县(市、区)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推进项目建设,要让群众搬到一个地方,找到一条路子,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市委副书记杨赛光要求,在项目建设中要做好规划,规划是前提。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降低建房成本,防止贫困户因建房致贫。
◆7月25日,由中组部组织二局、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主办,保山市委组织部、保山市扶贫办协助举办的2016年第四期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培训在保山开班。培训期为5天,共有来自滇西边境片区10州(市)61个县(市、区),约200人参加此次培训。
培训主要为理想信念教育、精准扶贫和农村创业等三个方面,加强大学生村官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大学生村官为贫困村的发展和脱贫做应有贡献。在开班仪式上,市委组织部部长杨光银强调,保山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认真学习全国各省各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为与全国全省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张玉和也勉励大学生村官要不断提高认识,遵守纪律,在培训中有所收获。期间,还组织大学生村官前往姚关镇山邑村、杨善洲干部学院参观学习,并观看纪录片《蓝天访谈》、听取杨善洲先进事迹宣讲、学员交流座谈,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7月份,保山市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扶贫对象模块信息完成录入工作,录入了5个贫困县(市、区),207个贫困村,21.39万贫困人口。扶贫措施模块如易地搬迁、专项扶贫资金、社会扶贫等9项措施也完成录入。
◆2016年至2018年,全市计划新建易地扶贫安置点200个,搬迁34500户11869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000户102675人。2016年计划新建128个安置点,搬迁17809户68903人,分别占三年行动计划的52%和58%,其中贫困人口13788户50933人,分别占搬迁规模的77.4%和74%。全市按照三年计划,一年启动的安排部署,截至目前,已启动186个安置点建设,占2016年计划的145%,占三年行动计划的93%。涉及搬迁15276户60200人,其中建档立卡12128户44182人;累计完成投资15.93亿元,占规划总投资53.43亿元的29.8%。
◆近日,我办正在加强与五县(市、区)以及各市直部门的对接联系,积极完善保山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编制。
◆ 近一个月,为加大脱贫攻坚宣传力度,保山市广播电视台、保山市扶贫办以及各县(市、区)扶贫办、电视台和宣传部门分别展开对我市的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整乡推进、“挂包帮、转走访”等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的“亮点”做法以及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大力宣传。对每个县(市、区)做至少7个专题报道,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加大扶贫开发中惠民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大盘子中来。同时,加快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的步伐,力争2018年全面实现脱贫摘帽。
报:省扶贫办,市委办,市政府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