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脱贫攻坚着力“五个建成”精准施策
2015年以来,我市围绕“到2020年前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3个贫困乡出列、207个贫困村退出、21.4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工作目标,围绕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易地搬迁扶持一批、教育支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社会兜底保障一批“五个一批”脱贫路径,着力“五个建成”精准施策。
● 着力把产业扶贫做成产业发展
筹措2亿元农业产业基金,采用“51+49”的合作模式,扶持发展10个流转土地上万亩的规模农业示范区,构建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群众在一份土地上获得租赁、务工、效益分成三份收入,破解制约保山市农业产业规模化、品牌化、集约化、生态化不足,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瓶颈。目前,褚橙、万家欢、中麒果业已流转土地8.56万亩,完成种植1.2万亩,已有1200户贫困群众享受到了产业发展成果。充分发挥合作社、大户的带动作用,形成了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帮扶模式。以工业聚集化引入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工贸园区已吸纳农村劳动力1.1万人,增加群众劳务收入2亿多元。1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扶持的4个“园中园”将在今年10月底前启动建设。乡村生态旅游、电商扶贫顺利推进,1700多家农家乐吸纳2万多就业人员,5000多个网店仅今年上半年营业额就突破亿元。
● 着力把易地扶贫做成美丽村庄
启动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用3年的时间搬迁3.45万户11.8万人。围绕“融入城市、融入集镇、融入中心村”的思路,坚持“能城镇不农村、能平坝不坡地、能大村不小村、能多层不独院”的原则,落实搬迁对象30553户10680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275户77645人。目前,已开工建设集中安置点186个,占2016年计划的145%,占三年行动计划的93%,完成投资18.8亿元,动工8841户,房屋主体竣工1697户,入住390户。
● 着力把生态补偿做成绿水青山
围绕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已种植糯橄榄20万亩、澳洲坚果28万亩,改造提质核桃14万亩,人工造林7.8万亩,森林抚育17万亩。有1800多名群众加入到自然保护区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天然林管护并获得劳务收入。“万亩青华海生态湿地恢复、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园、万亩东山生态恢复”三个万亩生态廊道建设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 着力把教育扶贫做成育人成才
出台了《精准脱贫教育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全面对全市23个贫困乡中心学校、初级中学和207个贫困村小学实施校舍标准化建设。对贫困家庭在读学生全面建档,实现了所有贫困生的救助全覆盖。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积极提供就业支持,对“两后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各类培训达3.5万人次。同时,完成了保一中迁建工作,保山中专、保山医专迁建正在有序推进。
● 着力把社会兜底做成光彩事业
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孤寡、五保等特殊群体,在社会保障上实施应保尽保兜底扶持,同时按照“缩面提标”的要求,逐年提高低保标准,2017年实现贫困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对符合条件的特殊群体实行集中供养。将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新农合、大病险保额从10万元增加到20万元,保险起付线从5000元降到3000元,不予报销费用扣减从50%降为30%,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