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注布朗山乡
—记云南中烟派驻施甸县挂职副县长王征同志
自2015年5月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云南中烟)挂钩施甸县实施“布朗族整乡整村推进整族帮扶”以来,作为驻县扶贫工作队长,王征扛起了脱贫攻坚重任,敢于担当,严把资金关,真情倾注布朗族群众抓帮扶。
求精准,深挖根源因户施策
2015年6月,王征带着云南中烟的使命,从机关走到了全省最贫困的山区贫困县——施甸挂职,助推施甸最贫困的木老元、摆榔两个布朗族乡全面脱贫。
刚踏入木老元、摆榔这两个高山山区民族乡。“崎岖狭窄的山路、遍地泥巴的院落、低矮破败的房屋”给了王征深刻的印象,更是坚定了他完成云南中烟安排部署实施木老元、摆榔两个人口较少布朗族乡“布朗族整乡整村推进整族帮扶”的责任感。
“贫困、帮扶”。这两个现实和责任的词语一直印在了王征的脑海里。从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不熟悉群众工作的王征,一直坚定的认为“群众是老师!向群众学习才能抓好扶贫工作。”白天走访群众,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晚上查资料,学习国家扶贫政策。在群众中,查找致使群众贫困的原因;在产业大户中,刨根问底找产业发展的导向。不到一年,王征就将木老元和摆榔两个民族乡的4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挨个走了个遍。
“精准识别,因户施策”。王征采用七评法一一的对照木老元、摆榔两个民族乡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从住房、交通、产业、收入、劳动力、债务等方面入手,与两个乡的干部一起深入到农户家中,认真的核实了解,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户。为了响应政策,不让一户贫困户漏在卡外,王征对核准建档立卡户进行了精准识别,确保整族脱贫帮扶实施到位。
“缺什么就补什么,要通过此次整族帮扶彻底解决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这块短板。”王征认为,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王征带着云南中烟工作队员和两个民族乡干部一次次的走访农户,查找着每一户建档立卡户的致贫原因,找准问题的贫困的根源,按照每一户群众的家庭情况因户施策。
去年9月,当听说摆榔乡大中村大学生张海彪回乡创业的消息后,王征和队员主动联系了张海彪。双方共同商议,由云南中烟拨付100万元,帮助张海彪建设一个培育鸡苗的创业基地。孵化的鸡苗优先供给建档立卡户养殖,并由张海彪提供管理、技术支持。如今这个基地已远近闻名,年培育近2万羽优质鸡苗,带动建档立卡户42户,户均增收近7000多元。在深入调研了两个民族乡的地理气候和民族资源优势后,王征通过向云南中烟汇报后,聚拢资源,积极开发本地旅游资源,建设木老元乡大山头森林公园、雪山草地生态公园、万亩映山红布朗山歌会风景区、“草子地”山头石景观、布朗族文化民俗馆和布朗族文化元素雕塑,整体打造提升4个民族村寨,盘活本地的优质资源,使之产生内在的发展动力。帮助木老元村成立了花濮蛮公司,建成了近一千平米的农特产品仓储、加工厂房及2座保鲜冷库。通过一年多的市场化运作,白蜂蜜、绿壳鸡蛋、火腿等特色农产品飞出了大山,有效提升了农产品市场价值,初步具备了造血功能。
勇担当,不让一分资金落空
“扶贫资金是高压线!”作为云南中烟挂钩帮扶驻施甸“布朗族整乡整村推进整族帮扶”的工作队长。云南中烟三年内投入6亿元的帮扶资金是一个烫手洋芋。王征勇于担当,扛起了这一扶贫资金的使用监督管理责任,不让一分扶贫资金落空。
面对大批资金的注入,两个民族乡项目如火如荼的开展,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实施后发挥的效益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成为王征和云南中烟工作队的重担。在云南中烟援助建设的木老元中烟教育园区,王征每两个星期左右就深入到教育园区建设工地一次,检查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推进项目进度。在摆榔乡豪猪和生猪养殖小区的项目中,由于养殖大户进驻工作缓慢,王征召集乡村干部深入到豪猪、生猪养殖带头人和建档立卡户家中,开展思想动员,引导产业带头人入住豪猪养殖基地和生猪养殖小区带动建档立卡户产业脱贫。
“找对路子才能让项目发挥最大效益化。”王征抓实基层帮扶调研,为企业帮扶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性材料,强化了项目实施的可行性。2015年,云南中烟坚持与发展特色民族旅游业、生态宜居集镇建设、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在安置点建设上充分融入布朗族文化元素,实施人畜分离、厨卫入室、“三线”入地、开放式庭院、生活垃圾和污水无害化处理等举措,确保规划30年不落伍。为确保各项帮扶措施和项目迅速落实,王征带领工作队员积极配合相关部门针对重点项目、重点产业不定期督查、调研,深入项目具体实施地点,督查调研累计134次,召开项目实施协调推进会12次,帮助协调解决问题25件,确保了项目实施的快速推进,取得了实效。2016年初,王征因工作压力大,常常夜深了还在会议室研究工作,致使胆囊发炎,简单治疗后又回到工作岗位上。2月份,王征的胆囊炎再次病发,在县医院治疗几日无效,连夜赶往市医院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在病床上还不忘跟我们询问工作开展情况,项目进展情况。
随着项目资金的注入,项目区内由云南中烟捐建的路网、水网、电网、互联网等基础性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展开,建成后将彻底解决当地群众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联络难等老大难问题。去年项目启动以来,云南中烟协助项目片区内村(社区),分类成立专业合作社,实行“一村一品”发展战略,龙潭村发展食用茵种植、大地村建立中药材种植,哈寨村打造民族体验区,大中村大力发展林下养鸡,尖山村主要养牛、摆榔社区则搞起了竹鼠特种养殖,逐步形成了差异化、多元化产业格局,既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也避免了盲目无序发展。还在各帮扶项目实施村,配合村“两委”成立了由群众推选组成的项目建设理事会,全程参与项目规划、组织实施、项目验收和后期管理工作,全面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力促进了帮扶项目建设工作。
两年来,王征带领着云南中烟工作组配合云南中烟和施甸县分别编制下发了《云南中烟“整族帮扶”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施甸县布朗族乡整村推进整族帮扶项目实施管理办法》,从而对云南中烟捐赠资金从计划、审批、拨付、使用等关键节点进行全方位管理,确保捐赠金资金安全和项目进度拨付。严格执行《云南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实行“市、县、乡、村、组、户”五级公示公告制度,对项目的建设内容、资金安排、施工方式、补助标准等进行公示公告,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坚决杜绝人情扶贫、关系扶贫,确保项目资金投向准确,管理规范,使云南中烟拨付的扶贫资金不滞留、不沉积、不闲置、发挥最大用途。2015年至今,云南中烟已累计将4亿元帮扶资金拨付到省扶贫办,全面启动并快速推进安居工程、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保障、素质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提升7大工程建设。
用真情,搭建爱心帮扶桥梁
在一户户的走访困难群众中,贫困家庭的困难生活、贫困学生用单薄的衣服抵御严寒,这一幕幕的场景更是震撼着从省城到山区贫困县挂职的王征。
怎样为困难群众做点实实在在的事?一直缠绕在王征的心头。王征在进村入户中,积极的收集了摆榔和木老元两个民族乡困难群众和困难学生的生活情况,通过向企业工会汇报,向社会发出救助的方式,发起了多次捐款捐物活动,将爱心一次次的撒向了困难群众和困难学生。
2015年12月,王征积极对接协调韩国SJ国际有限公司向云南中烟挂钩扶贫联系点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中心学校捐资助学1万美元,发展布朗族文化产业;2016年1月,王征带领县民政局将云南中烟员工向布朗族开展爱心捐的衣服、棉被、毛毯等物资4400余件物资分发到木老元乡、摆榔乡农户手中;在深入基层调研中,了解到乡村两级办公条件极其简陋后,王征积极向云南中烟领导作了专题汇报,2016年8月,云南中烟向木老元乡捐赠300万元及50台笔记本电脑,实施“一户一策”精准扶贫,支持乡、村两级集体经济项目发展;2016年12月,韩国SJ公司再次组织为木老元乡中心学校的12名学生和8位老师送去了爱心款项;2017年6月,云南中烟机关第二党支部开展对施甸县老元乡、摆榔乡中心学习进行爱心捐赠活动,将书籍、体育用品捐赠给两学校;2017年6月,云南中烟合作企业东方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将职工爱心捐献的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捐赠给木老元乡的困难群众和学生。两年来,王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云南中烟的关心帮助下,多方协调,通过企业和社会捐助的方式,先后向木老元和摆榔的困难学生和群众捐款捐物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