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高质量打好茶叶产业牌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昌宁县依托独特区位、自然生态、古茶资源、国礼品质、历史文化、产业基础六大发展优势,不断夯实茶叶产业基础,规模集群初步形成,成为全国、全省重点产茶区,种植面积、产业规模、综合产值以及产业品牌数量、知名度、茶叶品质等均位居全省前列,产业集中度较高、上下游产业链连接紧密,具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
实施标准化茶园建设工程,提升规模化水平。昌宁县采取“企业+生产基地+农户+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以改土、改形、改路、改机、改种、控药、控肥、节水“五改两控一节”为重点,大力开展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进茶园水利工程建设,完善茶园生物物理绿色防控等生产设施,建成了一批生态安全、质量效益佳、风景亮丽的现代标准茶园。
实施标准化示范茶所建设工程,提升专业化水平。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实施了标准化示范茶所建设工程,以10个“一村一品”茶叶专业村为重点,开展全面规范茶叶初制所建设行动,从茶叶初制所的“场地选址、环境卫生、设备设施、功能布局、加工工艺、操作规程、质量检验、人员管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台账记录”和“鲜叶采收管理、初制产品标签标识”等方面进行规范,逐步实现全县初制茶叶产品“原料可溯、产地可查、品质保证、消费放心”。
加强绿色有机认证,提高绿色化水平。大力推广无公害茶叶综合生产技术,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积极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和茶园套种示范。实施“昌宁红茶”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国际雨林联盟认证工作和创建绿色、生态、有机茶园的认证工作。目前,全县完成无公害茶园面积认证15.5万亩,绿色食品茶园认证1750亩,有机茶园认证13829.1亩。
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提升组织化水平。近年来,全县通过品牌打造、项目扶持、金融支持等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扶持昌宁红、龙润、华龙、尼诺、勐鑫等一批规模茶叶企业发展。至2020年,全县有茶叶加工企业630个,其中精制企业36个,初制所615个,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户,成了云南省优质红茶、烘青绿茶和古树普洱茶生产加工的重要基地,产品远销云南省内的普洱、西双版纳等地和北京、浙江、广西、甘肃等省市。
实施品牌战略工程,提升市场化水平。实施“昌宁茶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组织举办千年茶乡昌宁茶事文化活动节系列活动,组织企业赴昆明、上海、北京、杭州等省内外参展推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昌宁茶产品屡获国际国内奖项,书写了昌宁茶的辉煌,先后培育了“昌宁红”“龙润”“尼诺”“勐鑫”“树根地”“雪兰”“黄家寨”等知名品牌。